1 延迟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减缓缺口200亿
京华时报:近年来,“延迟退休年龄”一直是敏感话题,官方和学者每次提及均遭民众激烈反对。您如何看待反对声音?
郑秉文:退休年龄作为一项重要参数,它的高低对养老金制度有很大影响。因此,推迟退休年龄可作为弥补养老金缺口的一个途径。如若延迟退休的政策在几年内成型,将为养老金支付规模带来明显改变。根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京华时报:您怎么看“延迟退休年龄对大多数劳动者不利,对于那些足额交付了养老金而希望退休养老的人是掠夺”的观点?
高庆波:养老金制度的任何一种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两点: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有助于保护劳动者退休后的利益;其次改革有助于制度向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延迟退休年龄显然可以缓解基金的缺口,但是纵观国际,退休年龄的变更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从来都不是养老金收支的缺口,而是劳动力市场的平衡。
而且,任何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的实施,都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变革,其基本准则是保障新旧制度之下劳动者的缴费成本和收益不会受损;二是在足够长的时间里面进行制度变革。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提出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2岁之后,其实施历程长达几十年,至今尚未实行完毕。与之相伴的,还有提前退休减计养老金、延迟退休增发养老金的规定。
我个人认为,中国探讨法定退休年龄的变更,同样需做到保护劳动者利益,在保护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
2 养老金改革关键在消弭巨大福利差距
京华时报:目前公众反对延迟退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老金“双轨制”。但有专家认为错不在两个制度,认为双轨制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且存在一定合理性。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不像企业有市场营收,自负盈亏,而是公益性质,经费来自财政拨款。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一部分人也不都纳入社会保险制度,或纳入也有一些特殊制度安排。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高庆波:养老金双轨制是“碎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由于存在着比较效应,在养老金碎片化问题严重的地方,往往容易引致各种社会问题。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事实上不仅仅是双轨制,而是数量极为繁多的不同制度安排,是基于就业的两种养老金制度安排,他们因为身份的不同,形成了两种大的制度(双轨制),在这些制度中,还有各个地区缴费参数不同,所形成的数以百计的小制度。此外,还有基于身份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尽管中国现在的养老金制度体系有其历史成因,但我认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大一统”。在当前条件下,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提高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种退休金制度的福利待遇水平,消弭巨大的福利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