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岱岳区满庄镇滩清湾村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余欣荣走进番茄生产大棚,大棚里温度湿度“宜人”,果实挂满了枝藤,饱满水嫩。余欣荣详细了解蔬菜大棚的投入、产值以及生产技术等。合作社负责人张绍峰也是滩清湾村的村主任,他说示范园由三水田园合作社筹建,规划面积3000亩,15个1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已投入生产,是当地“菜篮子”产品生产的核心区。示范园重点推广了微滴灌、肥水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蔬菜产量和品质比普通大棚有显著提高。合作社现有170个农户,人均纯收入比传统种植户增加3000多元。余欣荣对依靠合作社发展生产表示肯定,他说,“农业的出路在科技,科技到位要靠组织化,组织化的重要途径是专业合作社,要走依靠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能否继续增产,能否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带着这个问题,余欣荣在滩清湾村村委会召开了冬季农业生产座谈会,与当地农民、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深入交流。当得知山东省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10年累计提高近100公斤时,余欣荣问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从400公斤再往上增,还有没有空间和潜力?”王振林说,现在山东省主推的小麦品种,专家试验产量达到了780多公斤,区域试验产量600~650公斤,而农民产量只有400多公斤,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只要把现有的应对“旱”、“冻”、“倒”、“病”、“衰”等问题的成熟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小麦单产提高的潜力还很大。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吉旺、肥城市高新区穆庄村种粮大户刘东华和王瓜店镇东大封村种粮大户李敬国也在座谈会上发了言,他们都表示,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科学种植,种粮还是有效益的,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听了大家的发言,余欣荣说,党的十八大对“三农”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及早谋划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