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经销商实惠在产与销上
“企业生产配方肥最大的实惠,莫过于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北京绿得利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厚向记者介绍说,2008年公司通过竞标获得了北京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供肥企业资格,通过更新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可以生产100多个品种,满足各种作物测土配方用肥需要。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也因此大大提高。公司除承担着北京测土配方施肥、北运河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现代农业基础建设等重大农业项目用肥外,产品还畅销东北、华北20多个省市,并且出口到马来西亚、韩国和蒙古国等国家。
“企业能够按配方生产配方肥,并不等于农民能够用上配方肥。”赵永志说。
为让农民能够用上与自家耕地所缺养分相匹配的配方肥,北京土肥站通过创新土肥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总结形成了适合京郊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一条龙式、农企结合式、连锁配送式、农资加盟式和科技入户式等5种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这些“物化技术物流网”将有形的肥料和无形的技术融合在一起送到农民手中。
在配方肥的配送过程中,流通领域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北京禾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和平介绍说,2007年他们竞标成为房山区配方肥配送总店,在土肥站的帮助下在全区建立起25家以经营配方肥为主要品种的连锁店,使公司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公司销售量快速增长。即使是在2012年房山区受灾的情况下,销售总额仍比上年增长10%,效益增长11%。
实践表明,物化技术物流网的建立,不仅将配方技术与肥料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农民还可以坐等家中获得与自己需求相一致的配方肥和施肥技术。
政府实惠在社会和生态上
2006年以来,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先后投入测土配方施肥工程8900万元,加上有机肥两项补贴总资金,北京累计投入超过了10亿元。
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投入,北京市政府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更重要的是“社会和生态账”。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京郊氮磷钾用量达到14万吨(纯养分,下同),约合每亩39公斤,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测算表明,2005年北京大田作物氮肥的利用率为20%~30%,磷肥为10%~15%,钾肥为30%~40%。
据研究,农业每减少1公斤化肥投入,相当于减排3.69公斤。试验数据和生产实际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比传统施肥方式的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了8.8~10.2个百分点。北京7年来累计节省化肥7.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86万吨。可以说,测土配方有效地减少了化肥投入,减少了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的潜在风险,是解决农业生产既要增产,又要保护环境这一两难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推动了北京农业低碳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