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人物—王延金

   2012-12-04 16850
核心提示: 当人们来到临沂市临港产业区龙王河畔的大河西村,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一片片优质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机盎然,
    当人们来到临沂市临港产业区龙王河畔的大河西村,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一片片优质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机盎然,一群群村民在村文化广场载歌载舞。是谁让这个曾经的穷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便会竖起大拇指齐口称赞他们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王延金。
  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抱着让群众满意这一人生最高的追求,执著、坚毅地带领全体村民,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凭着他对村民质朴和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广大村民的爱戴和拥护。他的头上戴着一串串闪亮的光环: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临沂市弘扬沂蒙精神先进个人、创五好奔小康模范农村党支部书记、临沂市十大农村实用人才、临沂市劳动模范。大河西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临沂市文明村”。
  勇担重任,放弃优越的工作岗位
  1981年,王延金当兵复员后凭着在部队学到的精湛驾驶技术,被乡拖拉机站录用了,虚心好学、爱钻研的他,很快成为一名众人羡慕的技术工人。他的为人厚道、技术精湛、勤恳务实,深得站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连年被评为“生产标兵”,他的前途十分看好。可是1984年的一件事情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那年的第一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中,他被一致推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上报了镇政府后,得到了批准。面对着村民们的一致信任和摘掉贫穷落后帽子的渴望,面对着前途无量的工作岗位,这位热血青年着实犯了难。经过多个不眠之夜的思想斗争,他明白了村民们选他的用意。他毅然决定放弃优越的工作岗位,回到村庄,担任大河西首任村委会主任。面对着全村老少爷们期盼的眼神,王延金下定决心:要为全体村民办事,让全村人都富起来!他开始了探索大河西村的发展与腾飞之路,这一干就是28年。
  群众满意,就要先带领群众致富
  要想让群众富起来,不仅要善于解放思想,找准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子,还要有对党和群众的满腔热爱以及带领村民们共同富起来的坚定信念。王延金就是这样为本村群众架设了一座致富的“金桥”,使他们早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文明成果。
  大河西村90%以上是山岭地,水浇地面积几乎为零。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自1985年开始,王延金便带领全村群众打水库、建塘坝、修水渠、建电灌站、引水上岭、坡改梯田、综合治理沟壑丘陵,经过6个春秋的整山治水,全村80%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粮食产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基本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其时,如何使群众早日富裕起来,又成了王延金思索的问题。为此,王延金对本村的土地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多次到寿光、苍山等地参观学习,了解国内市场行情,最终确定了以种植大棚菜为突破口,依托本村实际,走发展高效农业的强村富民之路。1992年,村里统一规划了50个冬暖大棚,并从寿光高薪聘请了一名技术员,负责传授从大棚育苗、栽培、黄瓜嫁接到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的技术,用科技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年村里每个大棚平均收入就达到4000余元,而成本则同比降低了30%以上。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要想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干部必须带头先致富。”这是王延金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2002年春天,他投资2万元建起了3个钢架大棚,先后试种了莴苣、西瓜和粮食经济作物等,每个棚每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43名党员人人都有致富项目,个个都是致富能手,经过他们的引导带动,村民们纷纷发展起了蔬菜大棚。目前,全村已发展大棚瓜菜200余亩、杂果1000余亩,年收入6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全村储蓄余额达800多万元。
  群众富裕,就要全力搞好服务
  “为人民服务”不是某个时代的特定产物,而是贯穿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为群众提供好的服务,这不但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更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些在王延金的身上得到很好的印证。
  “自从有了协会,俺们卖瓜卖菜省事多了,这些都是延金的功劳啊。”在大河西村民卖菜时常会听到这句话。近年来,随着大棚蔬菜、瓜果和以良种桃为主的杂果生产规模的形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王延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不断升级,取消了原先的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站,于1996年成立了壮岗镇大河西村果蔬技术协会,王延金同志担任会长。他刻苦学习钻研农业科技知识,获得了绿色证书并晋升农民技师,果蔬技术协会先后被省科协评为全省“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临沂市模范集体”。2007年12月又注册成立了莒南县大河西果蔬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大河西村”果品蔬菜商标,同时,他还积极对本村的农产品进行“镀金”,申请“绿色无公害”商品认定。目前会员达278户,入会股金25.2万元,拥有生产基地2300亩,年产销果品蔬菜2000余吨。2008年12月又成立了莒南县金河果蔬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库容200余吨的气调库1座,紧紧依靠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构建了由公司牵头、合作社引领农户抱团闯市场的良好格局。合作社与公司、农户结成紧密型生产经营关系,全程参与基地的建设管理和农户生产过程服务;合作社与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对农户生产的达标产品以保护价进行收购,有力地保证了农户利益;充分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解决了农民果蔬销售难的问题。新的服务模式提高了农民收入,每年每亩大棚蔬菜收入高达3万余元,2009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由1991年度的1986元提高到6500元,合作社社员、果蔬户年均收入高出普通农户收入的30%,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群众拥护,就要公道正派
  “让群众拥护,就要公道正派。”王延金经常这样教育班子成员。的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一名村干部,公道正派不但是对其个人品行的考验,也是对党的基层组织的一种考验。在日常工作中,他从不搞独断专行,而是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的集体智慧,调动他们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处理村内事务,严格按法律法规和程序办事,主持公道,一视同仁,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村务管理是群众比较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他上任以来,大河西村开始实行财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对于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集资提留、两工分摊、费改税、计生指标和宅基地报批等热点问题,村“两委”班子通过实行“动态公开”、“双向公开”等措施,定时定点公布在村里的公开栏上,使全村老百姓对村里的大小事情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村民们纷纷称赞说:“王延金这些干部,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真心为村民办事,把村里的家交给他们当,一百个我们放心。”
  提倡新风,建设新型农村
  在富民强村的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大河西的村民富了,如何让群众生活幸福的问题又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新课题。为此,王延金邀请市县专家就社区建设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制订了社区建设长期规划和近期方案。确定并实施了“一二三四五”的具体工作目标:“一”是“一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文体娱乐广场;“二”是“二室”,即老年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三”是“三无”,即街道上无草堆、无粪土沙石堆、无垃圾堆;“四”是“四改”,即改水、改厕、改圈、改灶;“五”是“五化”,即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先后进行了村街道整修,硬化大街4万余平方米、绿化街道植树1500余棵,配备村内排水石渠4000米,街灯36盏,建起了2600余平方米的文体娱乐场所,实现了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电话、自来水、沼气的户户通。为了解决广大村民买书贵、看书难的问题,建起了文化大院、农民科技书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购置了书柜和桌椅板凳,现存各种党的政策、农村科技、文体等书籍上万册,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新规划的4座住宅楼今年年底全部竣工,到2014年,村民将搬到楼房居住,一个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社区即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让群众满意”这句朴实而真诚的诺言,倾注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和汗水。展望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他坚定地选择是:继续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践行他的诺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t824081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