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脑数量的激增,恰与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大势相融。一些头脑灵活、意识超前的农民开始尝试网上捞金。但网络改变农民与农业命运的速度,远未超越电脑在农村的增长率。记者调查发现,受相关硬件配套与群体文化水平等因素所限,进入农村的许多电脑仍然只能沉睡家中。
轰轰烈烈的家电下乡政策,以可计算的价格优惠拉开了农民的钱包。商务部测算显示,与2007年相比,2010年农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提升:洗衣机增长了24%、电冰箱增长了73%、空调器增长了187%、移动电话增长了75%,家用电脑成绩最高——增长了180%。
农村电脑数量的激增,恰与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大势相融。在农业专业化、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名词频频见诸媒体之时,一些头脑灵活、意识超前的农民开始尝试网上捞金。但网络改变农民与农业命运的速度,远未超越电脑在农村的增长率。记者在鲁南、鲁西部分县市调查发现,受相关硬件配套与群体文化水平等因素所限,进入农村的许多电脑仍然只能沉睡家中。
对于不少想开阔眼界、发家致富的农民来说,原本应该最宽敞、最便捷的网络道路还是有点堵。这个疏通工作,需要政府与社会在硬件下乡之外下更多功夫。
村民过上现代信息生活
在冠县兰沃乡韩路村,56岁的高银连算是资深网民。在果品生产大村韩路村,这个原本并不擅长果树管理的农民,如今已是屈指可数的科技能人。这种改变源于一台电脑。从2006年开始,高银连和几位村民自发组建农业科技推广协会。为了迅速掌握果树种植技术,高银连购置了一台电脑,开始上网。
那时候,在农村电脑还算是稀罕物件。高银连“网上充电”称得上走得早了一步。“从网上看资料,学技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高银连对网络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在素有“齐鲁鸭梨第一乡”美誉的兰沃,依托电脑学习技术、把握市场信息的村民,在当地种地“中坚力量”的农民中有很多。网络提供的丰富场景和内容太过丰富,农民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在增加。38岁的兰沃乡大曲村村民张海训从事农资经销,每天上网的时间也不算短。除了从网上获取农资信息,读新闻、看时事也是主要内容。有时候,张海训网上浏览新闻的时间远超过看电视、读报纸。
除了依靠电脑“收进”资讯,当地农民也开始通过网络“外发”信息。经由网上发布果品信息的农民已有不少,但真正通过网络开展网上交易,实现电子商务便捷、低成本的还不多。多数果品交易还是实地钱货两讫的传统做法。尽管如此,不少果农对将来“点击鼠标就卖果,打开网页能收钱”的交易模式充满向往。自然,这对地方物流业发展、金融环境改善、商业意识提升还有更高的要求。
婚嫁风俗让村里电脑多起来
张海训所在的大曲村约有500户农民。据他估计,村里至少有将近一半的农户家中已配置了电脑。如此高的电脑普及率,在当地村民看来,与家电下乡政策关系不大,而与婚嫁风俗变化有关。
“通过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方式买电脑,很多人都说买的品牌机都是过时的产品,要么是工厂停产了的,要么是配置已经落后了的,所以慢慢地大家就不再相信了。”一位村民说,“倒是这两年,年轻人结婚带嫁妆,都兴起了带电脑;这一下子,村里的电脑多了。”另外,外出打工年轻人过年回家,无法忍受老家的封闭,通过网络保持与城市的联系,也促成了电脑进村。
但年轻人还会外出,一旦背起行囊,留在家里的电脑有不少就成了摆设。“年纪大的人都不会用,也不懂。”大曲村的一位村民说。
其实不少村里的电脑户还面临着产品维修难等不少问题。以冠县为例,近年间县城内电脑专卖店开了不少家,可设在各个乡镇的直营店、售后服务维修点并不多。对于分布在各村的用户来说,一旦电脑出现问题,就面临很大的麻烦。
“电脑出了毛病,要么就是找村里懂一点电脑的给鼓捣鼓捣,要么就驮着去县城了。”店子乡靖当铺村的一位村民说。
一家农业网站的访问量
此外,农民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于电脑这种高科技产品的使用操作能力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脑作用的发挥。费县果树产业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徐明举就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费县果树产业协会同时经营着一个名为果农乐的技术推广网站,通过网站发布果树管理信息、科普讲座视频等来推广科技。目前,每天的访问量在600人左右。“能访问网站的,基本上都是果树种植大户。”徐明举说。
网站成立一年多,徐明举发现不少问题。“有农民反映,看不了网上的视频,我们就很纳闷,后来发现,播放视频需要下载安装诸如flash之类的播放插件,农民不会,当然就看不到视频了。”徐明举据此呼吁,培养提升农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地方政府应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事实上,限制农民电脑使用率的除了自身水平有限之外,也与不少地方的网络环境有关。“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宽带电缆能铺到村里;很多地方做不到,只能用电话线上网,根本满足不了农民需求。”徐明举称。依靠电话线上网,是鲁南、鲁西大部分县市的农村电脑用户的上网方式。这种上网方式典型的缺点之一就是网速慢。“看电影根本不行,卡得要命;还不稳定,有时候上qq聊天都不行,”店子乡的一位电脑用户抱怨说,“费用还不低,一年将近500元——这个价格,在城里享受的是什么网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