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方式科学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品质量,推行节能减排,强化带农惠农,走内涵发展、集群发展、品牌发展、低碳发展、共同发展之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部等涉农部门全力推动,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涉农企业、农民群众积极配合,推动农业产业化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今天,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根深叶茂,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排头兵、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先行者、现代农业发展的航标灯。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要加强自主创新,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快结构调整,走集群发展之路;提升产品质量,走品牌发展之路;推行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之路;强化带农惠农,走共同发展之路。”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性、趋势性的关键技术,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董事长顾云飞告诉记者:“为了促使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绝不让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把科技成果搬到生产线上才能产生现实生产力,才能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效益。”顾云飞说,京海禽业集团把“京海黄鸡”这一新培育品种成功申报,并实施了国家发改委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江苏省科技厅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育成的“京海黄鸡”成为建国以来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鸡新品种。
宁夏百瑞源公司从德国引进世界一流加工设备,采用新的萃取工艺,提高了枸杞转化率和功能附加值,使枸杞干果的经济效益增长了7倍。吉林益盛药业集团开发的西洋参二醇皂苷(甘)获得国家中药一类新药发明专利,并纳入国家“863”科研计划。
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前所未有,一批批自主研发成果纷纷面世,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填补着一项项国家空白。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核心竞争力和效益的全面提升,走上了内生成长的良性轨道。
龙头企业始终站在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前沿,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重要主体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共投入科研经费772亿元,年均增长18.7%。目前,90%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的企业达62.4%;省级龙头企业拥有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人员38.5万人,占全国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总量的36.8%。
良好的发展环境,创新的发展方式,使得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正在由单个产品、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向整个产业和企业集群的竞争。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实现了企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辉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培育和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28家,其中有中粮、南京雨润、禾丰牧业等19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30家,带动形成乳品、粮油、畜禽、果蔬(饮料)和生物制药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去年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万多个,带动周边地区230多万农户,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发展,引导了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提升了农业发展的内在质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使龙头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加快了转型升级,增强了竞争能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非常注重强化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靠质量创品牌,向品牌要效益。
为从源头保证奶源质量,首农集团三元食品公司从“牛嘴”开始抓起。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奶牛实行分群饲养,科学调配每日“食谱”,保证奶牛健康、高产。三元食品检验室主任白素琴说:“进入加工环节,原料奶都要经过至少28项指标检验。同时,三元还建立了严格的生产人员品尝制度,只有自己喝得好,才能给消费者喝!”
福建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能在短短十几年间,将公司打造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奥秘就在通过传播中华茶文化,构建起企业发展的品牌形象。安徽倮倮米业公司的“倮倮大米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可以查到自2008年以来从种子处理、育秧处理、田间管理、原粮加工到成品粮入库等各环节的详尽信息。
统计显示,2011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投入381.5亿元建设标准化种养基地,获得“三品”认证的种植面积达到7亿多亩,70%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获得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截至2010年底,通过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达到2.17万家,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数量9708家。
不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加强了节能减排管理,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跑者。
陕西省澄城市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打造完整产业链,经过7年建设,形成了以海生果业集团为代表的“苹果-果汁-果渣-饲料-养殖”产业链,以浩海菌业公司为骨干的“植物秸秆-食用菌-生物专用肥”产业链,以益千利棉业公司为龙头的“棉花-脱绒-棉籽-棉纱”产业链。湖南亮之星米业有限公司除了大米加工主营业务之外,“吃干榨净”大米加工环节所有废弃物:碎米酿酒、油糠榨油、谷壳发电,发电后的谷壳灰则生产活性炭及水玻璃,整体效益比单一大米加工增加一倍。
农业产业化组织植根于农业,发展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与“三农”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利益关系。带农惠农富农,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目前,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增加就业岗位等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产业化组织数占组织总数的80%以上。龙头企业还积极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农资、收购、仓储运输和技能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江苏延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形式,在句容市建立了4000亩出口蔬菜花卉繁种制种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年创汇1000多万元。宁夏兴唐米业集团积极引进宁粳43号、T39等优质水稻品种,建设1.5万亩绿色有机水稻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水稻近10万亩。浙江中味公司在引进黄缨椒种子的基础上,杂交分离培育出新一代高产优质黄椒品种,自建高标准原料基地1.5万亩,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5万亩,每亩产量提高15%,效益增加500元。
转变方式,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强化良种繁育、原料基地等上游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包装储藏、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等下游环节,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地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建立。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全国28万多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全国60%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80%左右的畜禽饲养量和水产养殖面积;产品涵盖种植、畜牧、水产等农产品生产各个领域,经营涉及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龙头企业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量的2/3以上;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市场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
带动农民共同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户融入产业链,农业生产成为“第一车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农民分享到了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产业拓展和市场扩张的收益。去年,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1亿户,户均增收2400多元;带动农户数超过全国农户总数的40%,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年均增幅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