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是等同于各类物质资源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发展水平成了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三化同步”演进为“四化同步”,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与特殊作用。“四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规律,信息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信息化,就没有新农村。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9个“一号文件”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国家有关部委围绕其主体业务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部出台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一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全新格局正在形成。
电子政务、远程教育、遥感传输、射频识别、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物联网、3G、手机短(彩)信、农民信箱……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日渐深入,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社会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同时,也应看到,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还不均衡,认识水平亟待提升,资金投入、专业人才、适用技术及产品研发等严重不足,信息标准建设、系统应用示范极为缺乏……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一一破解。
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准确研判形势,把握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战略目标,强化工作重点,细化推进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战略目标,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农产品营销网络化水平,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管理方式,打造互联互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建设好国家农业生产指挥系统、农业资源数据系统,建立起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推广系统、农业市场信息系统、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系统、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系统,探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化和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加速实施物联网区域实验。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既要认真做好发展规划,切实抓好典型示范,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评,推进信息化标准建设,强化信息安全监管;也要研究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积极推动出台法律法规,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涉及部门众多的综合性、公益性系统工程,工作具有前沿性、专业性、创新性、挑战性,必须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科学推进。各级政府要“唱主角”,加快构建政府搭台、部门合唱、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各级农业部门和“三农”工作者,要从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解决农民“种什么对,卖什么贵,买啥农资最实惠”的疑虑,成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