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尹德平: 田间把脉问诊 地头传经送宝

   2024-02-01 农民网140690
核心提示: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年80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年80岁的尹德平,就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员,他一生与农业结下了深厚情缘,这份深厚的农业情结与执着追求,伴随他坚定地扎根农村、扎根大地,常年奔走在广阔的田野上,深入田间地头、走遍千家万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用自身过硬的农技本领积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乡村振兴和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农技推广热心人

  为富乡邻,丹心一片。1960年,尹德平高中毕业,在河南省鹿邑县邱集乡前尹王行政村第五生产队担任会计,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始终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双脚扎根在乡野田间、将目光锁定在农业增收,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着智慧与汗水,满腔热情,专心致志,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

  长期以来,风吹日晒让尹德平老人的面庞变得黝黑粗糙,衣着简单朴素,虽已耄耋之年他依旧精神矍铄,攻坚克难精神朝气蓬勃,他与同龄人不同,有着一股时不我待之勇气,永不服老之心,展现了一个老人生生不息之心态。无一不彰显着其坚韧奋发的精气神,他对农业科技充满了热情,面朝黄土背朝天,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用真心动真情助力农业发展。

  双脚泥土,汗洒田间,脚下沾有多少泥泞,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上世纪70年代,那时家境条件不好,尹德平就省吃俭用,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购买30多种关于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红薯、高粱、谷子、芝麻、瓜果蔬菜等各类农业作物种植书籍,订阅十多种农业方面的报刊杂志,如饥似渴地从书上学习,认真做好批注和笔记,与农作物生长现实情况比对应用。平时,他出去总是带着本和笔,记录了30多本20多万字的农技日记,每年农作物出现的问题、经验教训,他都总结在上面,再加上各种摘抄和天气记录分析。这些纸页泛黄的小本本是最珍贵的一手农业记录,是农作物病害防治的“灵药良方”,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庄稼医生”。

  地有稼穑,年有四季。尹德平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从实践中学,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他跑遍了全县乡镇及各自然村,骑坏6辆自行车,直到现在,依然每年得有至少200多天泡在地里。他虽然是“土专家”,但是,为当好农业科技带头人,克服种种困难,边干边学,学以致用,硬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摸索出一系列种养绝技,这种对农业科学生产孜孜追求的精神难能可贵。他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引领带动乡亲们机械化、科学化种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他把农产品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更好的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和广大农民朋友同在一方土地上生活,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他是农民朋友发自内心喜爱的良师益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让农民科学种田获得受益,他一有空就会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真心实意帮扶农民解决困难。他不仅收集编印了农业种植科普知识农谚读本,还利用农闲季节办培训班,为乡邻乡亲培训了数百期,参训农民达3.6万多人;利用乡镇广播站农村集会送技术下乡,解答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进村下田搞调研,现场传授科学种田知识,他每年组织编印的技术资料就有1.4万份,无偿发放给农民;他还进行农田技术管理和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农民种植瓜果蔬菜的积极性,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在许多乡镇,他带领农民大力推广繁殖小麦优良品种,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产品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五化一体,粮食生产千亩连片,小麦良种繁育迅速推广,小麦收成普遍增加。收获季节,农民群众脸上充满了丰收喜悦的笑容。

  躬耕黄土劳三秋 丰地盈满大粮仓

  尹德平以“拓荒牛”精神,当好农业“研究员”。他十分注重理论研究,热爱学习,创新探索,永无止境。2010年2月,中国农科院在鹿邑县培育优质的鸡爪棉种籽,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尹德平来完成。因为他是“小有名气”的种棉大户,当时,棉花种植技术还是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可他信心满满,用心钻研棉花生产管理技术和棉质标准的提高,用所学的知识帮着村里乡亲们防治棉铃虫,诱虫、捉虫、喷药,亲力亲为,全村的棉花都有了好收成。看着乡亲们的笑脸,他真切感受到了农技推广的重大意义。他还帮助鹿邑县农业局棉花办公室培育了超过30万吨的优质棉种。与此同时,他还前往安徽省临泉市为当地百姓提供帮助,亲自参与了4000多亩优质棉花种子培植繁育播种工作,并对整个棉花生产周期从育苗移栽到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和授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棉花种植的步伐朝着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方向迈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不忘初心, 因地制宜。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实施“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以农促旅、红绿结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依托黄桃种植基地、神山茶种植基地,推出黄桃采摘、茶叶采摘、“桃花之约”系列观光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井冈山市利群生态农业产业园是集栽种、育苗、采摘、科技试验和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自从聘请尹德平为农业技术指导员以来,附近的村民发展南瓜、哈密瓜、艾草等种植产业500余亩,逐步形成近9000亩包含黄桃、猕猴桃、太空莲、茶叶、铁皮石斛等在内的农业特色产业。

  尹德平经常走村串户,为乡亲们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生产、能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育苗移栽、哈密瓜种植和各种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农民传授果树的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果树栽培管理先进技术。马源村村民袁帮华说:“通过科学种植瓜果蔬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我们茅坪镇打造成为红色培训的实践地、红色旅游的目的地、农业产业的示范地、生态旅游的休闲地,乡村环境变美了,游客也多了,高峰期一天纯收入有上千元。以前是为别人打工,现在是自己当上了老板!”以特色产业实现资源转化,助推乡村振兴,带给村民实实在在的受益,推进农村旅游生态农业绿色发展。

  言传身教, 孜孜不倦。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马庄农场,尹德平被当地农业公司聘为农技指导员,负责日光温室大棚内农作物及瓜果的蔬菜技术指导,下农田、进大棚,耐心解答群众关于种植方面的技术问题,这些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也从未停下奔走的脚步。农场附近方圆几十里的农民种植哈密瓜、辣椒、西瓜、番茄、茄子、南瓜、黄瓜、芹菜和冬瓜等瓜果蔬菜,他常常不定时地走走看看,每次走村入户,总是把种植户当作“自家人”,并把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大棚种植、种肥同播、间作套种……农民需要什么,尹德平就钻研什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把自己打磨成“农技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尹德平长期身居农村、了解农事,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真情服务温暖百姓,经常挨家挨户去田间地头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时令节气和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农业科技员科技下乡等活动,多次举办活动,开展田头技术指导,服务农民200余人,向他们赠送和发放一大批种子、肥料、农药及技术资料。当地不少种养能手和农技人才从这些活动中汲取“养分”,结合自己摸索出的经验,逐渐成长为乡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

  进入新时代,尹德平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他把科技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在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还重点培养了一批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的农户作为样板户、示范户,以点带面,层层推动,带领农民增产增收。许多农民都越来越大量施用化肥,但是粮食产量有减无增。本来他们认为化肥施用越多,粮食产量就高,却适得其反。为了帮助农民改变错误观念,尹德平通过科技普及,深入田间与农户面对面、手把手教“营养剂”的使用;面对土壤透气性、播种间距和深度,科学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以所学长补农户所短,与农户在农作物产业链上优势互补的问题深入交流,为农作物后期生长提供良好保障,使农户认识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技术进农田,有效提升农户的播种能力跟随潮流不掉线,真正让“土专家”成为农户的“兴农人”。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尹德平坚持从点滴做起,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带着感情、带着责任,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业合作社以及种田大户,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实施科学种田带动辐射,他几乎走遍了附近乡村的每一片土地,哪一片土地养分如何、适合种植什么作物,他都十分了解,这让他对指导农业发展有了很强的信心和底气。

  推动产业的发展关键在农业科技推广。 尹德平长年累月的试验示范,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推广配方施肥,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减少不合理施肥,实现了节肥增效;通过实施有机肥示范推广,投入减少,收益增加,土地生态环境变好。他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以新型种植技术助推农业健康发展。

  尹德平为农作物“问诊把脉”,以“早管”促早发,以“强管”育壮苗为抓手,努力帮助农户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及时做好防灾减灾,防范早春、倒春寒、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他带领和指导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普遍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真正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农业增效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找到新源泉,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农民创新创业献计献策,使群众的创业发展方向更明确,发展定位更精准,管理标准更规范,管理方法更科学。

  风风雨雨,躬耕田野。六十多年来,尹德平甘当“土专家”,全力守护百姓的“菜篮子”“粮袋子”“钱兜子”。他风里来,雨里去,跑遍了家乡的每个角落,农技推广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他就会出现在哪里。每年在农田播种、粮食收获的关键时期,他都要到各个乡镇走一遍,尽心竭力服务农户,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一直坚持向农民求教,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常说:“劳动人民是田野的主人,实践出真知,他们在常年劳作中积累了如同金子般闪闪发光的丰富经验。”每次到农田,聆听农户反映的问题,尹德平总会拿起笔记本赶紧记录下来,顺带还备注上一些好的种植经验。他从泥土里汲取的宝贵经验和技术指导,为农民们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助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农技土专家,尹德平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躬耕乡野,为实现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奉献着智慧和汗水,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李殿华 金江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