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适销不对路,农民丰产不丰收时有发生。社区电商的探索和发展,为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居民餐桌打开新思路,也为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鼓起农民“钱袋子”和丰富居民“菜篮子”提供新可能。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社区电商发展研究报告——以阿里社区电商淘菜菜为例》(后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以淘菜菜为代表的新兴社区电商平台聚焦居民需求,通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实现线下人、货、场的精准匹配,解决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居民提供相对优质低价的农产品。
伴随着消费持续升级、农产品加速上行、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社区电商新业态迅速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社区电商市场规模达720亿元,同比增长112%,势头猛烈。
成立至今,淘菜菜一年内即完成商业基础设施的快速布局,截至2021年9月末,其区域分销中心面积在半年内增长了352%,动销SKU和GMV增速分别达800%和531%。2021年“双十一”期间,淘菜菜平台累计售出农产品1.2亿公斤,快速成长为社区电商的重要代表。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院长唐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淘菜菜为代表的社区电商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供销分散问题,提高农产品供销的组织化程度,也为促进合作农民增收和提升消费者消费品质提供可能。
连接两个“千家万户”
《报告》显示,淘菜菜通过模式创新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利益链“四链重构”,进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并创造价值。
在唐忠看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高度分散,此外,农产品消费属于高频次即时性消费,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在较大市场范围内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大致均衡。
“社区电商把小规模的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即两个‘千家万户’连接在一起,汇集生产端和消费端两端信息,借助自有物流系统和配送系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城市农产品资源调配,满足不同区位的差异化消费需求,这也是淘菜菜的优势所在。”唐忠说。
《报告》明确,在产地供应端,淘菜菜打通大润发、零售通、1688及淘特、阿里数字农业直采基地等资源,几乎覆盖社区电商所需的全部商品品类。其中阿里数字农业打造了1000个数字农业直采基地,建成5个区域大型产地仓,可支撑百万吨农产品送往全国餐桌。
在销售端,淘菜菜一方面接入活跃用户过亿的手机淘宝和淘特APP,利用线上平台为社区小店引导客流;另一方面推动社区夫妻小店数字化升级,将其发展成社区综合服务门店,更好发挥社区电商线下流量入口功能。
由此,淘菜菜在兼顾销售价格的同时,亦能为下沉市场消费者提供品类更丰富、品质更好的商品供给,提升消费者体验。
《报告》指出,社区电商通过改造供应链,深入田间地头和社区门店,打通生产端“最先一公里”和消费端“最后一公里”的同时,极大缩短流通环节,助力农民增收,促进消费升级。
以淘菜菜为代表的新兴社区电商平台,正在探索一条助农兴农、减少社会损耗、促进内需的价值之路。
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唐忠指出,淘菜菜依托阿里生态优势搭建农产品供应链,业务范围包括采购、运输、分销和社区派送等农产品供销所有环节。较其他很多社区电商,淘菜菜在更大范围内匹配生产者和消费者需求,缩短供应链调配过程,节省中间成本、配送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供应链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供销的广度和效率,而物流是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和活动。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淘菜菜缩短流通环节,形成“产地仓-中心仓-网格仓一社区小店”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实现无接触配送,提升履约时效。
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保鲜要求高,为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最先一公里”,淘菜菜在产地仓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从源头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上行。
在中间仓和网格仓,淘菜菜以混布式多级网络和联动动态智能调度中心替换原有的两极网络,实现更广覆盖、更优时效服务与最佳效率间的匹配。
为打通农产品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淘菜菜以社区小店为终端,创新发展“预售+自提+次日达”的销售和配送模式。消费者预售下单,淘菜菜集中采购并高效配送,控制企业经营成本,平衡农产品消费时效和价格,更好带动下沉市场消费升级。
《报告》认为,淘菜菜数字化改造社区夫妻小店,聚合规模化、确定性的社区终端消费需求,撬动确定性供给,实现源头供应精准匹配,减少了农产品层层流转的信息误差,提升了农业上下游供需匹配度和供应链效率,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进而降低农产品库存和农业经营风险,带动农产品基地规模上行。2021年天猫双11,淘菜菜平台农产品销量达2.4亿斤。
作者: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