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一种“身份”还是一种“职业”?
农产品有标准吗,如何让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走得更稳健?
走进新时代,我国农业正迎来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革命性变革。相比欧美的大农场、日韩的特色种植,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来讲没有可以简单照搬的路径,怎样加速品质化建设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前排左四)作为联盟名誉理事长为联盟成员颁发聘书
近日,由中国农业头部企业组成的品质农业头部联盟(以下简称“头部联盟”)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詹慧龙,《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社长王强,贝聿铭基金会负责人江文彦,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裁王铁林等业界人士出席了活动。据悉,头部联盟采用理事会管理的模式,邀请来自农业部、科技部及基金会的资深从业者作为外部理事会成员,内部理事则由具有影响力并愿意贡献力量的熊猫指南上榜企业负责人组成。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作为联盟名誉理事长出席活动并为联盟成员颁发聘书。宁高宁表示,让优秀种植者受到推崇,让种出来的产品受到市场嘉奖,是联盟成立的初心。希望通过树立行业的权威,共享资源,让中国品质农业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透过头部联盟成立看农业产业痛点
我国有9亿多农民,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而现阶段我们不缺少农民,缺少的是新型职业农民。
品质农业头部联盟执行理事长、熊猫指南CEO毛峰致辞
品质农业头部联盟执行理事长、熊猫指南CEO毛峰认为,农产品首先拼的是品种、其次拼的是种植环境,在前两项都相同的基础上最核心的还是新农人。农业不是高利润行业,匠心农人是耐得住寂寞、令人敬佩的一群人,他们有着乡土情结,是未来农业产业化、科技化的重要支撑。
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农人”是当务之急。尽管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突破1500万人,到2020年预计达到2000万人。但相比较为乡村振兴、品质农业提供人才支撑,还有不小的亟待提升空间。
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说一千、道一万,增加收入是关键。通过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们发展产业“占住了手”,但下一步更重要的是丰产丰收“填满心”。
从“种得出”到“卖得掉”,拓宽销售渠道是表、建立品牌价值是里,表里合一方见成效。毛峰认为,价廉物美的阶段已经结束,但优质优价还没准备好。尽管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农业品牌地区间、品种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品牌培育模式和手法较为单一,品牌还未与消费结构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种植者缺乏渠道话语权、缺乏品牌营销理念,与市场信息对接不畅。”
还有业界人士表示,有地域品牌、无产品品牌是普遍现象。大家都知道赣南脐橙、西湖龙井、金沙江沿岸芒果,但这些都是地域标识,不是具体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尽管农产品都不错,可仍不能解决产品滞销、伪冒产品等情况。
此外,产品单一、货架期短也是农业种植遇见的现实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叫‘荔枝’吗,因为离枝变味”,云南一家种植场负责人说,即便是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也受到时令季节等原因的影响,农业种植存在空档期。搭建系统性的产业链条,也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位加入品质农业头部联盟的农业企业负责人说,吸引他加入联盟的原因是,这里营造了尊重农人、认可心血付出的氛围,大家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最重要的是一切都是为了发展打基础。
那么,品质农业头部联盟想做什么,怎么做?
头部联盟探索品质农业赋能
“相对分散的农业需要一个组织,内部许多系统在运行,从中化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到熊猫指南都将使成员在行业里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形成品质农业的合力。”宁高宁表示,头部联盟有标准、有规则、有纪律、有共享,将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组织。
农业品质,指的不仅是农产品质量,也是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农业结构布局质量和农业产业发展质量,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和实践,各界力量的参与。《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王强社长指出,要做好农业就需要建立系统化、统筹化的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群策群力,解决碎片化问题。未来,头部联盟外部理事将不断发挥优势,为品质的保持、规模的提升以及效益的增长提供支持。
独行快,众行远。品质农业头部联盟将在种植、加工、物流、渠道、宣传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联盟成员间共聚资源,共享经验,共谋发展。联盟在团体瞄准、仓储物流、销售渠道、科研技术、消费培育、品牌培育上,集合各方力量为联盟成员搭建赋能平台,改变农业产业分散种植、缺乏技术、信息闭塞、重复建设等情况,推动大家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品质农业头部联盟秘书长、熊猫指南副总裁马祎介绍联盟规划
作为联盟牵头发起者,熊猫指南也将率先共享优势资源推动联盟发展。品质农业头部联盟秘书长、熊猫指南副总裁马祎表示:“联盟将授权成员使用‘熊猫指南’PANDA TASTE标签及VI标识,为成员企业进行权威背书。”她介绍,PANDA TASTE熊猫品评标签是集农产品品质评价、防伪溯源、消费者反馈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VI标识是授权农产品使用“熊猫指南上榜产品”的标识,为优质农产品背书。她认为,让优质农产品为人所知、为人所信,消费者可以买得到,是联盟接下来重点发展和规划的方向,也是熊猫指南一直的初心。
除了让优质农产品为人知、为人信,更重要的是能让消费者买得到、能体验。马祎介绍,联盟将联合知名电商平台开辟体验专区,以流量带销量、以销量带品牌、以品牌育口碑,培育消费者的信任和粘性,不断提升头部农业企业和品质农产品的市场话语权和议价权。
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重产、更要重管,抓标准是重中之重。目前,中国优质农产品标准不一,多为单个品类或区域性规则。2018年,随着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的发布,一套全面、科学、公正的农产品测评体系面世。毛峰介绍,熊猫指南通过对种植季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调查,结合实验室平行检测和卫星扫图,建立了环境优、品种优、种植优、品质优、物有所值五大标准,为优质农产品提供三星评级。同时熊猫指南自主知识产权的感官评价工具——“风味轮”,通过从外观、风味、口感、滋味、质地等感官维度来明确某个品类农产品的感官味道,并结合仪器检测数据形成农产品标准化评价方法。熊猫指南公布品种信息、种植者信息和种植农场信息,实现了有标可循,按标生产。
“超过130多万公里的调研里程,约800个调研地块,产品涵盖粮食、果品和蔬菜三大品类,生产时间上贯穿了全年,正是熊猫指南对种植与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在底层技术架构上支撑了品牌农业头部联盟产品的数据指标和跨地域、跨时间覆盖。”毛峰说。
更值得欣慰的是,11月1日,熊猫指南发布了2019秋季榜单,共有199个农产品上榜,曾曾果园杏李、祁师傅网纹瓜、桃太萌油蟠桃、褚橙、岛橙……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中华农业品牌的璀璨版图上。
而在这些匠心农产品背后,站立的是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匠心农人。正是这些力量的坚持,共同推动我国农业这艘大船,向着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吹动“品质强农”的风帆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