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咨询生猪分析师姬光欣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一轮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存栏量减少,加之3月中下旬爆发了“康复猪事件”,使得本已缩减的供给更显紧张。
而整个2015年猪肉供应整体将呈现紧张态势,这将支撑猪肉价格比2014年略有上涨,但总体来看基本保持平稳。“养猪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未来3年内不会出现暴涨,将进入‘微利时代’。”姬光欣说。
提前反弹
“生猪价格从每斤五块七八涨到六块二三了,就是这一礼拜的事。”北京田野牧歌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赵万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不光是北京,姬光欣告诉本报记者,山东潍坊生猪养殖企业的白条猪肉价格已由3月3日的15元/公斤上涨到3月31日的15.4元/公斤。
谈到涨价的原因,赵万全认为,一是因为清明假期将近,节日消费看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猪价持续走低,存栏量缩减导致供应紧张。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猪价就逐渐下跌,2014年全年都在赔钱,到了今年上半年还在赔。”赵万全说,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个体养猪户就不干了,规模猪场也只能调整猪群,把那些产子不好、质量差的母猪淘汰掉,保留一些后备母猪,缩减规模。否则的话,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危险了。
现在即使价格反弹了,但养猪依然赔钱。赵万全说,养猪成本一般包括种猪、饲料、疫苗等;其中玉米、豆粕等饲料平均下来1.4元/斤,一头猪按照消耗600斤饲料计算,总计需要840元。再加上种猪的价格600-700元,即使不算人工、疫苗、房屋折旧等费用,每头猪的成本也要1440-1540元。即便按照现在6.3元/斤的价格销售,一头210斤重的猪才卖1323元,每头仍要赔100多元。
猪场调整,存栏量减少,上市的猪肉自然会减少许多。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3月,4000个监测点的生猪存栏量比2月减少3.9%,比2014年同期减少10.1%;能繁母猪存栏量也比2月减少1.9%,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5%。
除了基本面的供需关系,一次意外事件也加速了猪价反弹的进程。3月18日,央视报道山东临沂金锣集团在德州临邑的厂区收购疑似患病的生猪,其《检验合格证明》与显示的开具单位所提供的检疫证明存根存在出入,业界称之为“康复猪事件”。
姬光欣表示,受此影响,全国的屠宰企业近期在收购生猪时都很小心,遇到疑似患病的猪都不敢收,提高了质量要求。这样一来,本已缩减的供给更显紧张,直接导致猪价提前上涨。
“‘康复猪事件’是一个催化剂。”姬光欣表示,“原本我们预计猪肉价格要到清明节才会出现反弹。”
“微利时代”
在生意社生猪产品分析师李文旭看来,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导致目前国内适重出栏生猪大幅降低,生猪市场供应趋紧。同时,养殖户压栏惜售心理强烈,养殖成本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再起,种种因素都支撑国内生猪价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不过,养殖企业并没有这么乐观。赵万全说,现在还很难确定猪价会不会继续涨下去。按照行业规律,每年的3-9月都是淡季,可能要到10月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来临,猪肉消费需求上来,猪肉价格才可能持续上涨。
姬光欣分析说,由于存栏量下降、能繁母猪减少,2015年猪肉供应整体来讲比较紧张,这将支撑猪肉价格比2014年提高一些,但总体来看基本平稳。
主要原因还是需求不旺。从总体上看,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下行区间,前几次猪肉价格暴涨都发生在GDP呈十位数以上增长的时期。另外,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大力反腐,“三公”消费急剧下降,机关集中采购猪肉量下降,酒店采购量也大幅度减少。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居民消费结构已发生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膳食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猪肉脂肪含量较高,消费量就越来越少了,而水果、蔬菜的消费量则明显增加,价格也出现上涨。
现在甚至出现了“逢节必跌”的新现象。以前,春节、十一等消费旺季来临前,酒店、食品企业和消费者都会提前大规模采购猪肉,养殖企业则趁机提价,导致“逢节必涨”;而现在,传统的需求没那么大了,养殖企业还按照惯例在节日期间大量上市猪肉,导致供过于求,屠宰企业则趁机压价,结果变成了“逢节必跌”。
此外,由于猪肉价格与CPI关系较为密切,所以也受到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密切关注。一旦猪价长期处于低位,存栏量大幅减少,发改委都会出台一些调控措施,如收储等,以防未来价格再次出现暴涨。国家调控的目的在于让猪肉价格保持平稳状态,防止暴涨暴跌。
姬光欣表示,现在,还有一些养殖户压栏,希望等到猪价进一步回暖后再出栏;而一些业内的龙头企业则在“抄底”,例如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刚刚在山东菏泽拿了一块地,打算建设新的养殖场。
“不过,养猪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未来3年内不会出现暴涨,将进入‘微利时代’。”姬光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