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故乡拟种万亩红高粱 每亩地补贴1千块钱

   2012-10-18 环球网17720
核心提示:山东高密报道  范珲发愁的是如何种出万亩红高粱。在莫言的家乡,由于收益太少,高密当地的农民已不种红高粱。如同血海一般连绵不绝的红高粱早已成为记忆中的景象。  
山东高密报道

  范珲发愁的是如何种出万亩红高粱。在莫言的家乡,由于收益太少,高密当地的农民已不种红高粱。如同血海一般连绵不绝的红高粱早已成为记忆中的景象。

  “我估摸着一年要投入一千万”,莫言老家所在辖区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说,“钱从哪里来?”

  不过,他说自己丝毫不会犹豫,“赔本也要种”。

  这一系列设想,都与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有关。

  高密的“腰杆”

  高密诗人李丹平说,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

  高密酒桌上有了一条新规矩。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最近高密人在一起聚会。第一杯酒,肯定是“先为莫言老师获奖干一杯”。

  这段日子,在他看来,早上高密人走在大街上,精神头都不一样,“带劲”。

  高密的出租车司机,也喜欢和记者谈起莫言。一名出租车司机迅速地背出莫言家几门几号,得意地说“他和我同学的老婆是一个村的”。出租车上的电台不时有人询问莫言旧居怎么走。

  在新华书店,莫言的小说专柜空了。小书店贴出了预订莫言书籍的牌子。一本从未听说过的杂志,因为最后一页有莫言的照片被放在了书架的显著位置。

  高密大街上挂了很多祝贺莫言获奖的横幅,在“莫言迷”张守云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应该从青岛机场一路挂过来”。

  文化馆的一条横幅颇有意味,“莫言获大奖,中国很高兴”。

  在高密,“中国”和“世界”这两天不断地被提及。在莫言获奖的文化界座谈会上,有人提出,要淡化潍坊高密,多说“中国高密”。

  以前出省不好意思说是高密的,“以后大大方方的,腰杆挺直了,俺是高密的”。

  高密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杨连才说,以后描述高密的地理位置时,再也不用说是紧邻青岛,是青岛的后花园了。

  他开起玩笑,说不定以后青岛宣传语会成为,“紧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乡”。

  高密变了。

  高密诗人李丹平说,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

  莫言家的萝卜

  一游客从地里挖出一根萝卜,塞在衣服里。出了门,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

  “圣地”的中心是莫言家的老屋。

  平安庄挂起了30多盏红灯笼,进村的大桥刷了两遍漆,桥上的字描成了金色。

  莫言获奖当晚,管委会的领导想清街,要把村里路上晒的玉米(2415,19.00,0.79%)全部清掉。莫言的二哥管谟欣拦住了。

  10月14日,莫言的旧居屋后竖了一个介绍莫言的大展板,第二天就拔掉了。“牌子上有几个错字”。周围是新种的柏树枝和杏梅树。树上漆了崭新的白漆。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土胚屋,五间房,狭小,逼仄,堆满了灰尘和杂物。

  正屋里有一台收音机,是莫言结婚时买的。这是屋里最值钱的电器,“第二值钱的就是手电筒了”。

  一拨拨的人进来,转不开时会默契地排队照相。不认识的人还彼此打招呼,“赶紧看,以后来就要收钱了”。

  莫言的院子里种了一行胡萝卜,被踩得七倒八歪。有人在墙边发现了山药豆。两三个人跑过去摘了起来。

  妈妈跟女儿说,把山药豆煮了吃,明年咱也拿诺贝尔奖。莫言的二哥管谟欣站在一边,脸上看不出表情。

  院子的墙缺了一角。有人拿出相机合影,“这是历史”。

  等管谟欣离开,一个游客从地里挖出一根萝卜,塞在衣服里。出了门,拿着萝卜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

  这个院落在2010年就被管委会纳入修复计划。范珲画好了图纸,找好了水泥,莫言的父亲管贻范担心打扰村民,又不喜张扬,给莫言打了电话。这件事情就此搁置。

  到如今,一切似乎都不可避免。

  管委会提交了投资五十万元对旧居进行整修的规划。山东省旅游局派了专家来研究旅游线路。

  高密市旅游局局长王剑智说,“这一切已经不是莫言一个人的事情了”。

  管谟欣对于修缮的事不愿再表态,这几天他总是显得很疲惫,“听政府的吧”。

  分一杯羹

  高密最大一家农家乐老板将农家乐改名为“红高粱庄园”,包间名称改为与莫言小说有关,比如“红高粱”等

  与萝卜相比,很多人在诺贝尔效应里想得到更多。

  莫言新闻发布会召开前,发布会所在酒店费尽心思,在布置会场时,把莫言身后的酒店标志放得尽量低,想让电视媒体在播放莫言采访时,能露出酒店标志。

  “莫言迷”张守云收藏了一百多套莫言不同版本的书。旁边的人羡慕他,“你可算赚了”。张守云一扬头,“我该准备5000套!”他从去年就开始准备,计算着莫言得奖还应有两年时间。他颇为懊丧,“准备的还是太少了”。

  莫言得奖那天,他冲上去要了三个签名。“不敢再要了,差不多就行了”。

  馆长毛维杰的手机这几天几乎被打爆。不断有人询问:“能不能把我列为莫言研究会的理事?”

  此前,莫言研究会已有35个理事。毛维杰显得很为难。“门槛一定要提高”。

  对于莫言文学馆来说,从以前的“羞羞答答”到如今的“理直气壮”。一度传出要迁出重建的消息,毛维杰后来面对记者不得不多次强调,只是在现有基础上扩建。

  10月15日,东营一所大学的文学院院长来到莫言文学馆,要求建一个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来帮忙。他向同行的人比划着,“牌子要挂在这里,要快,不然以后就挂不下了”。他还强调了一句,“迁走也不怕,牌子要跟着走”。

  高密当地的一些文化人士很担心外来者抢占莫言的资源。

  文化界人士李章合看到胶州电视台强调莫言是喝胶河水长大的,受胶河文化影响。他有些着急,“胶州都能把莫言往他们那里拉”,高密更不能落后。

  招商局局长王述忠10月15日就开会研究如何让莫言促进招商引资。他多次强调利用莫言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却也表示,“还没想好具体怎么做”。

  怎么打莫言这张牌?他看着记者,你给出出主意?

  商人在这方面总是能得风气之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