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多年来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资本炒作,一旦泡沫破灭,最被殃及的往往是中小散户。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一旦泡沫破灭而离场不及,就会带来公司业绩及股价的大幅度波动,进而损害投资者乃至股东利益。
入秋后,中药材交易需求旺季的逐渐来临并未令国内中药材交易热起来。然而一个不好的消息是,三七等中药材跌价近50%, 业内预测未来2年难以回暖。有意思的是,尽管中药材价格普遍不景气,但人参价格却一路飞涨。截至9月底,吉林省今年新一季人参产新进入尾声,价格依然维持在每斤百元之上。以人参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纷纷加大抢购力度。(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10月9日报道)
中药材提前入冬,与人参继续处于高烧的“暑期”,两厢对比颇为微妙。然而,目前正疯狂抢购人参的资本似乎遗忘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药材也曾经经历了价格爆炒至高点的黄金时代,却于繁华之后泡沫破灭,终归落入今朝的萧条一片。
以中药材中的党参为例,2013年上半年,党参价格高达110-120元/公斤,全年的平均价格在80-90元/公斤。不过到了2014年上半年,该品种就以73%的跌幅位居中药材跌价榜首。而对于目前不惜斥巨资抢购人参的各家企业而言,这个案例是否应成为集体狂热之下的清醒剂?毕竟价格无限制炒作下的资本游戏,本质上是击鼓传花,最终会落到倒霉的“接盘侠”头上。
在人参价格的暴涨过程中,实际上凸显出两个问题:其一,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资本参与其中,必将导致人参价格持续上涨趋势,在短时期内恐难获得根本性改变,由此势必会加大下游企业以及消费者的成本支出。其二,人参价格持续上涨可能隐含了不正当竞争、价格操纵乃至市场资源垄断,给市场带来的危害程度不可忽视。
其实,众多上市公司成为此轮人参价格飞涨的抢跑者,其利弊很难说清。比如人参产业的新进入者太安堂在去年3月投资1.5亿元启动吉林抚松人参产业基地项目,今年9月份该公司完成定增,其中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人参产业园——其中的投资逻辑显然建立在人参价格继续坚挺的预期之上,然而市场变化瞬息万变,谁敢保证太安堂的美妙构想不会在价格轰然倒塌中化为泡影?
上市公司热衷于人参价格的资本快进快出游戏,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首先人参产业被锁定于这一不健康炒作的体内循环中,其应有的长远发展视野,被短视功利的风气所取代,其结构性伤害难以估量。其次,纵观多年来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资本炒作,一旦泡沫破灭,最被殃及的往往是中小散户,尤其是广大人参种植户。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资本投机的不可预测性,一旦泡沫破灭而离场不及,就会带来公司业绩及股价的大幅度波动,进而损害投资者乃至股东利益。
益盛药业等众多上市公司本应是中国企业的佼佼者,其经营理念却停留在“炒一把就跑”的原始积累阶段,这是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离投资者的期望,尚有不小距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