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农产品都适宜“上网”
生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待健全
美好的前景并不能掩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隐忧。
阿里巴巴去年平台上农产品的交易额已近200亿元,不过,李国祥分析,相对于每年几万亿元的全国农产品交易规模,电商所占份额并不高。而且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单笔规模不大,物流费用很难降下来,这就会造成盈利困难。家庭购买农产品数量毕竟有限,无法带来规模效益,受到现有采购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因素制约,目前机关、企业、学校等集团消费还可能无法通过电子商务购买农产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农产品网商多是家庭或个人,很多是试试看或者感兴趣才在电商平台上开店的,对于如何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扩大交易规模,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周平认为,农产品电商要进一步发展,农民的认识和技术都有待提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还要熟悉如电子条码、图像处理等。”
掌握了技术,农民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门槛并不高,有台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就可以开展业务了。不过,李国祥认为,不是所有农产品都适宜通过网上交易。耐储存的农产品,特别是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如新疆的大枣、内蒙古的奶酪、宁夏的枸杞,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远距离跨省销售,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而生鲜农产品,除了大闸蟹外,电子商务发展业绩目前依然平平。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成为这一类产品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整合社会资源,依托渠道商、第三方物流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通和互动。”赵萍说。
在李国祥看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最大困难还是品牌营销。“如何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还要提高网店的知名度。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很难。”
近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培育农产品商务,支持建设农村、社区、学校、机关的物流快递配送点,切实解决物流配送“进城难”和“下乡难”问题。
李国祥认为,在国家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加强规划,未来应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高速宽带等基础设施。他还提出,为了鼓励农产品消费集团,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直接通过电商采购,迫切需要建立与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在线支付信息、物流配送信息相符的网络(电子)发票开具等相关管理制度,推广网络(电子)发票。
“电商平台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商企业应搭建好平台,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带动农产品销售。”赵萍说,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出台扶持政策的同时,对农民开展培训,增强农民让农产品“上网”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