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以来,国内猪价一直萎靡不振,生猪养殖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今年春节之后猪价更是一路下跌。按理说,官方出面调控猪价,完全是情理之中,不应该受到指责或批评,但最近舆论却都是一片质疑的声音,认为政府是多此一举,把生猪养殖和猪肉市场价格给搅乱了,给政府干预猪价泼了一盆冷水。
事实上,在2010年之前,生猪和猪肉的市场价格有“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老规律,现在猪价涨跌完全没了规律。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背后的最根本原因,是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搞乱了市场。猪价出现暴涨暴跌,舆论都会把矛头指向政府。
官方是从2007年6月开始加大了对生猪、猪肉市场的调控,当时的背景是,国内猪价出现大幅上涨。为了给猪市场降温,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方面,接连推出能繁母猪补贴、生猪保险等制度,地方政府也迅速跟风,随后推出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政策,很快平息了猪价上涨势头。
再往后,新一轮的猪价出现大幅涨跌,国家发改委等方面都会出台政策干预。比如,2011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十二五”期间,中央每年要投资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其外,还要继续扩展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继续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生猪保险等制度。
在官方各种扶持政策的引导下,生猪养殖成了各路资本争食的“香饽饽”。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艾格菲国际集团,日本的三菱、伊藤忠等巨头企业,国内的中粮、联想、武钢等大型企业,都纷纷入主中国生猪养殖市场。现在造成的结果是,国内猪价暴涨暴跌没了规律,生猪养殖企业、个体养殖户,都出现大面积亏损。舆论对政府也基本都是批评声音。
其实像这种政府出钱卖力,最后却不落好的政策,近些年出台过不少。比如,针对农村的家电下乡补贴、棉花收储补贴等政策,国家财政连续多年都有巨大投入,但最后的效果都是适得其反,家电下乡实际上挽救了一批产品滞销的低水平家电企业,棉花补贴则导致国内棉价市场扭曲,大量廉价的美国棉花抢占国内市场,国内棉农受到排挤,国内棉纺企业也有诸多抱怨。
从扶持生猪养殖到家电下乡补贴,再到棉花补贴等政策,可以给出这样的总结,政策制定部门对市场需求并不真正了解,政府过多的干预市场,往往都是适得其反。政策应逐渐让位于市场需求,把市场的还给市场,让供需之间直接对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才是解决市场矛盾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