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
5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衢州柯城区石室乡的朱盛家庭农场,放眼望去,几个大棚内的火龙果长势旺盛;另一些大棚里栽种的是芦笋和西红柿、黄瓜等时令蔬菜。在一口鱼塘边,露天种植了翠冠梨、桃子等水果。园区划分了瓜果蔬菜采摘区、蔬菜种植区、生猪养殖区等区块,钢架大棚里还配建了滴灌,全部用养猪场的沼液来浇灌各种蔬菜,又用猪粪来改善土壤肥力,实现生态循环发展。
这个家庭农场是下岗职工朱银寿兴建的。“刚承包时只有200多亩地,现在已扩建到500多亩。”朱银寿介绍。
2001年,他得知位于柯城区石室乡姜公岗山的一片荒山要对外发包,就有心当一名农场主。这年,他一口气承包了200多亩荒山。
承包来后,朱银寿首先想到的是养猪。2002年,他在荒山搭建了十几幢猪舍,猪舍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这年,他购进100多头母猪自繁自养。为早出经济效益,朱银寿又天天往江山市农村跑,到处收购小猪。当年,他几乎跑遍江山所有乡镇,一天要拉运小猪五六车,一车有100多头小猪。“当年存栏生猪5000多头,一年出栏生猪也达上万头。”朱银寿说,可是,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由于出栏的生猪销售价格不高,加之贩运的小猪中混有病猪,因防疫没有控制好,病死不少生猪。当年养猪,朱银寿就亏了本。
吸取教训,2003年朱银寿不再到处去收购小猪,一心一意自己膘养母猪,自繁自养。
由于生猪价格跌涨难料,朱银寿养猪是有赚有亏,最好的年份是2007年,他一年赚了上百万元,2009年生猪价格高也赚了一些钱。“从去年到现在,我养猪已经亏损了近百万元。”朱银寿说,养猪难赚钱,唯一的好处是,通过生态化养殖,用猪粪和沼液来种一些绿色无公害的水果和蔬菜,已将昔日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朱银寿的家庭农场走的是“猪—沼—菜(果)”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子。而今,猪场有存栏母猪200头,一年出栏4000头生猪。“为实现养殖零污染,处理猪粪和污水,已经投入40万元。”他在养殖区建了三个沼气池,其中一个大型沼气池500立方米,还有4个沉淀池,并将一个大水塘作为沼液塘。朱银寿又在火龙果、芦笋和蔬菜大棚里全铺埋了滴灌,这沼液滴灌网管有3万米长。通过滴灌网管,沼液浇灌着80多亩火龙果,40亩大棚蔬菜,40亩翠冠梨、30多亩桃以及20亩芦笋等等。
“用沼液种瓜果蔬菜,既节约了生产成本,种出的蔬菜瓜果品质还特别好,在防虫上,我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现在,朱银寿不仅养猪实现零污染,种出的蔬菜因为是绿色无公害的更是供不应求。朱银寿说,去年到家庭农场来休闲观光采摘的人也多起来,“今年,养猪的亏损通过种植蔬菜瓜果弥补了。”
土法养猪
在常山,有一个残疾人,因为土法养殖土猪,他的创业事迹上过中央电视台7套《致富经》栏目和《科技苑》栏目。
他浙江就是常山县齐龙果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齐君。
“走,到你的养殖场看看。”5月8日,记者来到常山县辉埠镇东鲁村,向陈齐君提议。车子沿着一条乡间道路,穿过田畈,开到一个叫外山坳的小山坞里。只见,他的养殖场建在山坞,四周是杂木林和胡柚树,七幢猪舍里养了许多母猪、小猪。
“母猪是金华‘两头乌’,通过与洋公猪杂交,生产出的小猪是个头大一些,肉质也好的土猪。”陈齐君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道。现在,养殖场一年出栏1100头土猪,还与30户农户合作养土猪约400头。“养殖场距离村庄有3公里,建了16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个无害化处理池130立方米,通过处理,少量的污水排到30来亩的树林,经过杉树、茶树和草地的吸收,实现零排放。”他告诉记者,用土法养殖土猪,不仅经济效益不错,对周边环境也是没有污染的。原因是,他养“两头乌”猪不是用预混料,而是自己给土猪配的饲料,主要是玉米、米糠和青草。山村周边有很多蔬菜地,除了自己种点蔬菜,陈齐君还专门买回来一些萝卜、红薯给土猪配着吃。
陈齐君自小就落下残疾,但他身残志坚。
“我养猪是靠贩销胡柚起家的。”2003年,陈齐君决定收购、加工胡柚再贩销到外地。由于没有经验,他高价收购胡柚,等贩销到外地却遭遇市场上胡柚跌价,导致当年亏本十几万元。2004年,不服输的陈齐君向当地信用社贷款10万元,在东鲁村办起了占地2800多平方米胡柚精品加工流水线厂房1座。胡柚加工包装后,他利用火车皮将胡柚发往贵阳。“那一年,我销售胡柚500多吨,净赚20多万元。”打开了贵阳、西安市场,2005年,他贩销胡柚2000吨,成了县里的贩销大户。
2006年,全国生猪市场价格低迷,陈齐君一边贩销胡柚,一边建起生猪养殖场,开始养猪。“当年,我养殖了200多头饲料猪,要出栏时,当地却没人来收购。”一个偶然的机会,陈齐君在报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农民信箱”帮助农民网上卖农产品的报道。陈齐君当即买了一台电脑回家,成为常山县第一个使用“农民信箱”的人。很快就有金华的老板打来电话,报出的价格比本地高出了近一倍。陈齐君说,生猪是卖出了,一算账,刚好保本。“后来,我养了四五百头饲料猪也没赚到钱,原因是在生猪价格上涨时,养殖场却没猪卖,等到有生猪出栏了,价格又跌了。”
2008年下半年,在县农业局领导的点拨下,陈齐君将原先的母猪卖了,进了60头“两头乌”母猪、两头公猪,开始土法养土猪。他说,到了第二年,自繁自养的“两头乌”却又遭遇卖难,主要还是本地的消费市场没打开。无奈之下,出栏的“两头乌”以饲料猪的价格卖了。
为改变困境,他就去江西抓了一头洋公猪,与“两头乌”配种,生出毛色是全白的小土猪。通过摸索,他不仅让“两头乌”母猪住土圈,喂粗料,临产时还用稻草给它们搭窝。陈齐君发现,这下子“两头乌”的产子率和成活率都上去了,“这种土猪市场认可,2009年下半年,我一天要卖一头土猪,一斤猪肉卖20元。”
尝到甜头,2010年,陈齐君还在常山县城建立了专卖店,每天卖两头土猪。2011年,他利用胡柚的加工场地进了设备深加工土猪香肠、腊肉和酱肉。2012年,“齐君牌”土猪肉香肠打入衢州东方超市销售,2013年顺利打入了杭州的世纪联华超市。“我现在年出栏1500头土猪,其中鲜肉销售700头,其余用于深加工香肠、腊肉。”陈齐君告诉记者,利用土法养殖土猪,公司的总产值已达1000多万元。
转型是出路
养猪,对不少村民而言,无疑是一条增收之路。而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限养、禁养生猪是重要举措之一。
而今,如何让老百姓既能免受养殖污染之苦,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转型是出路。”朱银寿的生态养殖、陈齐君的土法养猪无疑是条不错的致富路径。采访中,不少专业人士也给出了答案:破解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难题,需要加快推进移栏出村、上山入园和企业化、生态化养殖。
在浙江江山市,“天蓬”公司一直实行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公司先后投资千万元,筹建、扩建有机肥料厂,利用猪粪生产有机肥,年消纳猪粪6万多吨;投资2亿元,建设大桥生态农业示范园;投资千万元,对公司原有的两个猪场进行技改。新的猪场采用发酵床、水泡粪养殖工艺,全自动化生产设备,节省用水近五分之四,污水经净化后循环利用,猪粪经高效处理后,生产固态有机肥,猪尿液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
在衢州衢江区,生猪散养户比较多,为了保障农民收入,实现移栏上山的举措,高家镇溪西移栏上山养猪小区探索了“村社联建、以股托养、配额流转、循环利用”建设模式,吸引村里11个养猪户移栏出村上山入园,建成猪舍17幢、沼气池500立方米,存栏生猪2000多头,提高了生态化设施化养猪水平,改善了村庄内人居环境。目前,衢江区已兴建生猪移栏上山(入园)生态养殖小区8个。
在衢州龙游县,去年开始实行生猪退养禁养。“今年开场养猪的要先过环保关,配套治污设施。”该县规定,今后新建的养猪场必须先经县政府农业项目决策咨询,同意后再立项,经环保测评,污水处理、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完成验收后,才可从事畜禽养殖——
在全市,示范带动,推广农牧结合循环模式。可推广,以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区域大循环模式,以龙游县半爿月万头生猪养殖小区与现代农业园区有效对接为代表的中循环模式,以浙江鸿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通过建设贮液池和铺设灌溉管道用于自主经营蔬菜、油茶基地,排泄物不出场的小循环模式。目前,全市已经建设大中小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基地面积48.5万亩,每年可消纳97万头生猪的排泄物。
实现养猪、环保两不误,目前,衢州市正按照“集中、减量、提质、资源化、无害化”的思路,促进生猪养殖业向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提升。有关人士指出,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减量提质是重头戏,转产增收是根本出路,这就要科学养猪提升增收,通过走高端化、品牌化的养猪之路,实现生猪养殖减量不减收。(胡宗仁、胡威民、韩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