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周刊从本期起关注“咱们村里的年轻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反映他们的心声。农家学子就业难吗?务农还能收获成功人生吗?到哪儿去找另一半?为您还原新形势下农村年轻人真实的生活与心态,敬请关注。
“工作录取你的理由都是相似的,拒绝你的理由却各有各的‘奇葩’。”4月的中科大校园,樱花盛开,在经过无数次被拒之后,李炜终于拿到了那张可以让他在这个时候安静坐下来看书的offer(录用通知)。
中科大自动化硕士研究生毕业,老家在安徽阜阳颍上县农村。李炜说,这两个同时在自己身上存在的标签,前者让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够自信从容,后者或多或少让他感受到了些压力或是阻力。但他说,“未来在自己手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的孩子,关键还得靠个人努力。”
碰壁,找工作的必修课
就业不易,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都绕不过这一关,机会减少让很多人调低就业预期
“被拒了多少次?记不清了。”李炜笑笑,即便是中科大的学生,找工作也真心不容易,“工作难找是共性的,跟你从城里来还是农村来关系并不太大。校园招聘比过去少了,社会招聘往往又要求有工作经验,甚至要求掌握相关资源。刚毕业的学生除了有一麻袋书,哪有那些呢!”
李炜说,和身边的好多同学一样,对于工作的期待都是一点点降下来的。刚开始都瞄准了高精尖的工作,后来觉得普通的也能接受,到最后就变成了差不多能挣钱糊口就行。
“我从春节前开始找工作,差不多从那个时候开始,就预料到了找工作的结果。凭着中科大的牌子,工作当然能找到一份,但是要特别让自己满意的,悬。”李炜对技术型公司有一种疯狂的热爱,连续投了多家公司的简历,但往往进入面试的时候就卡了壳。
李炜告诉记者,校园招聘的单位多少会有些回应。那些自己查网站或者主动上门求职的,往往就石沉大海了。春节前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李炜打电话问了合肥几家想去的公司,客气的还会表示寄简历看看,不客气的直接回答不招人。“有些公司刚挂上招聘信息呢,电话过去就表示人招满了。刚开始我还不紧张,直到在一家很一般的公司录取信息里面看到了一大串中科大开头的名字,陡然觉得不紧张就要喝西北风了。”
“中科大都这样,我当时找工作就更甭说了。”老家宿州市埇桥区农村的曹芬去年从安徽大学毕业,说起找工作的曲折,依然历历在目。
曹芬是中文系毕业,用人单位最喜欢的就是让她去实习,然后迟迟不给正式身份。“刚开始到一家金融公司做行政,很兴奋,想发挥自己的文字才能。哪知道工作和自己的想法差别很大,感觉就像打杂。”
曹芬说,从2013年初到年底,整整一年时间连三方协议公司都没打算签,实习工资更是少得可怜。“说起来也是重点高校毕业,但是在合肥生活还需要家里贴补,真让自己脸红。”曹芬不好意思地笑笑,现在大学生找工作碰壁就是“必修课”,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都绕不过这一关。
压力,农村孩子愁更多
无法依靠父母的资源和关系,找工作首要考虑的是能够补贴家用,自己的理想爱好只能靠以后慢慢实现
李炜说,幸好找到了工作,要是6月底还找不到工作,真不知道要住到哪儿去。因为自己实在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费了。
“找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但这个时候,农村和城里的学生面对的压力可能不完全相同。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等状况,遇到的困难可能更多,有时候考虑的问题往往也更现实。”曹芬说。
曹芬和李炜一样,都还有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他们找工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能够贴补家用,即便不行也要尽力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而不是继续给家里增加负担。
“工资待遇和生活成本问题必须放在最前面,至于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平台,只有靠以后慢慢再实现。”李炜说,其实北京、上海有些公司挺符合自己的意愿。北京一家公司已经答应录用他并且开出了一万元的月薪,但是考虑到离家远、生活成本太高,还是放弃了。“北京、上海的房价动辄就几万元一平方米,即便每个月拿到一万多的工资,生活还是很困难,更别提贴补家里了。”
相比较那些家庭宽裕的城里学生,来自农村的毕业生不仅对于工作的选择更现实,找工作的过程也必须有更现实的考虑。
“我不可能哪儿有工作机会就去哪儿试,来回的交通费、住宿费都是我无法回避的问题”,李炜说。所以只有碰到那些基本已经确定能够录取的单位才去谈谈,如果遇到要长途过去笔试、面试的情况,往往只能放弃,因此也就错过了不少的机会。
“吃饭,还是买火车票,这是一个问题,而且很现实。”曹芬说,“城里的学生不用担心毕业后住哪里,但农村来的孩子只有依靠自己,如果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就只有打道回府。”
“父母辛苦供出来的大学生,总不能一事无成就回到农村去。虽然现在农村的选择也多了,但我们还是希望在城里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李炜说。
“不能否认,身边有些城里的同学,父母掌握更多的资源和关系,在他们的帮助下,找工作能够轻松不少,即便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好歹也能有个去处。”曹芬说,“相对而言,我们的选择就会少一些。”
曹芬告诉记者,身边一些家在农村的同学远赴北上广工作一年后,又在考虑回到家乡。“或许大城市的平台更大,发展前景更好,但是生存的压力更加时刻悬在头顶,无法消散。”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根源上看,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是导致城乡大学毕业生求职境遇不同的首要原因
“抱怨不会抱怨来工作,只要去争取,总会有机会,即便这样的机会少得可怜。”曹芬说,离开之前那家金融公司后,她天天泡在人才网站上,投简历、打电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接到了一家培训机构的面试通知。
“面试之后,公司很快就下了录取通知书,并且签订了就业合同,刚入职就帮我交了五险一金。”曹芬笑着说,“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了一份可以在这个城市立足的工作,让我觉得又跟别人同样站在了起跑线上。”
曹芬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去掉房租和水电费,还能节余不少。虽然还不能补贴家里,但终于可以不再伸手跟家里要钱了。她说这是她毕业后最没有压力的一段时光。
和曹芬一样,经过了小半年的磕磕绊绊之后,李炜即将在两个月后入职一家通信公司。“工作稳定,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是所学专业能用上,我很满足。”李炜说。
“我们都还年轻,未来的时间还很长,关键是我们在为了未来和理想而持续努力。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实现理想,但是付出努力的人总能够离理想更近一步。”李炜放下手中的书,看着春风里摇曳的樱花,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灿烂。
“目前来看,在就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城乡差异或地区不公平。不管是学校还是用人单位,在这方面设坎儿或者区别对待的应当说是极少的。对于学力同等的毕业生来说,个人能力依然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从就业结果看,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毕业生会有所差别,其中既有家庭经济状况给择业造成的现实困难,也有父母掌握资源不同导致的机会不均。”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顾辉说。
顾辉表示,从根源上看,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导致城乡生源并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是城乡大学毕业生求职境遇不同的首要原因。目前最需要关心的,是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让城乡的学生能够有公平、均等的机会进入重点院校。
城乡生源就业率无明显差距(延伸阅读)
农村籍毕业生仍有不少困难,更多倾斜政策出台
日前,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对近5年城市籍和农村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与城市生源毕业生并无明显差异。
但业内人士也坦承,农村生源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面临着就业机会较少、求职成本相对较高、就业歧视等困难。对此,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以更大力度帮助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在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方面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将进一步完善,更多惠及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农技特岗”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将重点向农村生源毕业生倾斜。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将及时发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毕业生手中,缓解其求职经济压力。加强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他们的求职竞争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鼓励地方和高校针对农村生源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