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昊
近日,由中国植保学会在江苏省举办的首届“作物解决方案高层论坛”上,来自不同教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作物解决方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他们在发言中一致认为现代农业要求的不仅是高质量的农资产品,更是全方位的服务。
据了解,自拜耳“更多水稻”示范项目在中国的实施成功引起国内众多企业对拜耳“更多水稻”项目的持续跟踪与研究,这些企业开始涉足到作物解决方案的研究当中,并从中获利。“更多水稻”示范项目的核心是以先进的高科技农资产品加上以预防为主的植保理念和高质量的现场服务,为水稻种植者增产增收。实践证明了跨国公司的“作物解决方案”非常适应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拜耳藉此更加巩固了其在中国市场中的优势。随着中国农化企业和农资公司的发展,很多公司也纷纷效仿。但目前国内对“作物解决方案”仍缺乏了解,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作物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为农化企业和农资公司带来机遇和挑战。
1方案需要建设一个完整体系
目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农村人口减少、劳动力稀缺,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加加剧了土地流转的速度,种植大户、专业化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
作为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打交道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植保专家赵占周非常熟悉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赵占周说:“近几年跨国公司的作物解决方案之所以引起国内各农化企业重视,主要是缘于农业技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工程,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没有能力去解决从种到收这个过程中随时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作物解决方案需要建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这需要所有的资源参与,形成一个团队协作,把好的产品、种植方法和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这个团队包括农资销售体系、农技推广体系、政府决策部门以及种植示范大户和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推进。整个团队围绕一个项目,才能达成农产品安全优质高产、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
由于传统的农资销售渠道主要是批发商和零售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优势制定了“三个六”工程,即在一个服务区域重点找六个经营理念相同的批发商,由六个重点批发商再各筛选六个零售商,每个零售商再选出六个种植示范户,形成了推广示范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产品的投放,作物解决方案的运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等。
作物解决方案能否顺利推进最主要的是整个团队要搞好信息交流,方便的网络、移动通讯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和客户、农民进行实时的交流,解决他们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活力的体系。在做好一个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后,在实施过程中团队里的每个角色在各个环节起着不同的作用。企业主要是起一个宏观的指导作用,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制定一个“作物解决方案”,即从宏观上做一个策划;批发商和零售商结合在一起进行技术细节的探讨;由于方案的地域性强,这需要和熟悉当地情况的批发商、零售商和示范户共同探讨,如何实施这个作物解决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批发商主要提供资金和产品支持,由于90%的零售商都是农民,他们在经过培训掌握产品使用方法和新技术后,在自己所服务的区域向广大农户推广,这样一个流程基本上保证了作物解决方案在每个细节得到了落实。
2方案不仅适宜更要农民认同
为农民提供作物解决方案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提高种植收益。另外,作物解决方案要适时、合理、科学使用农药,达到减少施药次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用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要求。为此,制定一个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作物解决方案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完善的图片库。有各种作物的病虫害图片,包括生理性病害、缺素等数据图片,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二、各种作物的管理要点。全程的施肥、用药方案、各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甚至包括天气情况。三、添加附近的服务商或是供应平台。类似于手机导航的搜索功能,可以搜索周边服务商,让种植者就近在公司的指定销售点购买产品。四、使用软件注册登录。注册会员制,便于更好的了解客户信息,可以定期电话回访。
这四个要素需要了解种植业者所在地的环境生态与气候条件情况、种植业者的种植规模与种植习惯情况、作物病虫草害的历年发生情况、用药历史与用药现状情况以及作物种植管理水平等,还要紧密结合农机专家、植保专家、农技人员及种植业者的经验,这才能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是作物解决方案,而且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更新、完善、总结和提高。
在论坛上,湖南农业大学何可佳教授以水稻的解决方案为例,讲解了水稻在生长过程从种子处理到秧苗、移栽、分蘖抜节、孕穗齐穗、灌浆成熟的成套解决方案。何教授说,长江以南与长江以北,就有很大的差别,如秧苗、移栽、分蘖抜节、孕穗齐穗、灌浆成熟期不尽相同,水稻发生病虫草害的有害生物的种类与发生时间不尽相同,因此用药适期也就不尽相同,农药的用量也不尽相同,甚至使用农药的品质也不尽相同。因此,水稻的解决方案理所当然因地而不同。
记者在与上海世科姆农化公司市场部经理庹忠云交流时,他说,一个作物解决方案能否顺利实施成功最终要看实施效果。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方案实施的失败案例:去年10月,湖南局部地区水稻暴发稻飞虱,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本来是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不错的一个产品,衡阳与常德两地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由长沙同一个经销商提供同一个厂家的产品,按照同一个解决方案用药,结果衡阳地区的稻飞虱防住了,常德地区的稻飞虱却没有防住,最后给常德地区受到损失的农民赔偿。经销商很是纳闷,觉得自己冤枉。经专家调查发现,由于常德地区连年使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导致稻飞虱对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产生了抗药性。
由此可见,作物解决方案的制定、提出和实施,必须要因地制宜。
与中国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多年的河北省无极县农资批发商张占麦严格按三方制订的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模式运作,农民有了收益,也促进了农资产品销售量的显著增加。山西省寿阳县农民平均每户能种100亩玉米,当地农资经销商李成林和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的技术推广人员一起制定了一个玉米生产全程解决方案,按照这个模式为当地农民作好示范进行推广,每年都是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