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贷款还是难 期盼农银对接更给力

   2014-03-17 人民日报3580
核心提示:  一边是日益强烈的发展需求,一边是不解渴的资金供给  农民贷款还是难(乡村观察关注农村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卞民德  支工不支农,支富不支穷。这句顺口溜,
   一边是日益强烈的发展需求,一边是“不解渴”的资金供给

  农民贷款还是难(乡村观察·关注农村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卞民德
 
  “支工不支农,支富不支穷。”这句顺口溜,映射出一些地方农民对农村金融信贷状况的不满。
 
  如果说,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下,农民对金融信贷的需求还不那么旺盛,那么,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经营的日盛,这种需求已接近饥渴的状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金融支农惠农政策,一些地方农村金融服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比起农民的需求仍有不小的距离。在山东省章丘市,几位农民诉说了他们的切身感受。
 
  现状:搞农业的都缺钱
 
  这个季节,凛冽的寒风不再,气温正在不断回升。
 
  在位于龙山街道办事处党家村的盛源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大棚里的樱桃树长势正旺,而棚外露天的樱桃树尚未发芽。这些樱桃的树龄基本一样,也都处于盛果期,但如果测算经济效益,棚内棚外迥然不同。
 
  “不进棚的樱桃,跟一般的‘绿化树’没啥两样,见不了几个钱。”从2011年11月至今,李良滨已经忙活了两年多。按这种进度,他至少还需要2至3年才能实现自己的计划。
 
  不是李良滨不想快一点,而是实在没办法。建一个大棚,加上樱桃树苗,至少要投入200多万元。即便建完用起来,每年还要换一次棚膜,每三年要换一次草毡,花销同样不少。此前,李良滨已经投了几百万元,剩下的工程只能是慢慢来。
 
  “要是资金充裕的话,去年就能全部建完。”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卡住了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脖子。“搞农业都缺钱,前几年投的钱什么都看不到,完全不像工业项目见效快”。
 
  绣惠镇太平村63岁的种粮大户张保华,目前流转的土地有700余亩。他跟李良滨一样,也没少为钱的事发愁。“一亩地种植成本900元,一年下来就是60多万元,而且每年还得搞点新项目,比如去年就花了8万元买铲车、盛玉米的铁笼。做农业,除非停滞不前,不然总要不断增加投入。”
 
  现代农业的魅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因资金不足产生“成长的烦恼”。目前,大多数农民解决资金的第一选择,还是找身边的亲朋好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