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地里一排排的竹架子上爬、高达两三米的淮山藤条,青翠欲滴;间或有稻田交错分布,也是长势喜人。初秋的阳光已不再那么灼人,微风过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月底或下月初,生长了近半年的淮山即到了大收获的时节。德化龙浔英山的部分村民正在田间忙碌着。
“这片由农民合作社经营的田地,就是德化最大的淮山种植基地。全县总共种植6000亩,这里就占了1200亩。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建设,在此处体现得最充分。生态环境好,产品质量高,农民收入提高快。”一同到田间地头走访的县农业局长张昌联详细地介绍着。
地处山区的德化,分布生长着多种品质优异的农产品。如英山的传统淮山品种“寸金薯”,富有营养成分,口感极佳。但由于“养在深闺人不识”,经营方式也是由村民们自种自销,真正的价值无从体现。“这么好的产品,以前每斤才卖3元左右,”种植大户老李回忆说。怎么才能让好东西卖出大价钱?经过讨论、外出取经,村民们达成了共识,走联合的路子,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一思路与县里大力推广特色农业的做法不谋而合,英山珍贵淮山农民合作社便于2010年10月应运而生了。
合作社成立伊始,便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保护好基地周围的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清理整修灌排系统,确保水质清洁;采用农业综合措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投资380万元,建设规范化淮山产品综合加工车间。“产品质量大为提高,德化淮山已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在深加工后的淮山,三斤礼盒装的可卖至80元。每亩产值超过2万元,是种植水稻的10倍啊。”合作社理事长李金贵对此感慨良多。
“目前全县的专业合作社加起来有310家,涉及的特色农产品包括‘三黑三黄三白三红’,即德化黑鸡、黑兔、淮山、黄花菜、红米等。合作社社员共有9000多人,带动农户1.8万多户,2011年,创造产值4.04亿元;2012年预计可创产值5.06亿元。”张昌联对此如数家珍,“下一步,就是要切实做好市场营销,做大市场,把农民的致富路拓得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