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是一座绿色的城市。漫步遵义,山环水绕,满目苍翠,让人“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遵义市政府通过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工程,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56%,2010年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追忆当年。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最光辉篇章,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最重要转折点,“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之战,是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典范。
7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民不断从丰富的长征文化中汲取营养,红军的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遵义干部群众奋发图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激荡着令人心醉的红绿交响曲。
红色旅游带来经济发展新机遇
遵义丰富的旅游资源中,以遵义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尤为牵动人心。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色旅游已成为遵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前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和红军总政治部等一系列革命旧址免费向游客开放以来,遵义的“红色旅游”进入了做大做强旅游体量、延长产业链条的新阶段。就在会址边上有一条黔北民居特色浓郁红军街,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红色歌舞,购买红军草鞋等纪念品,还可以品尝黔北风味的凉粉、羊肉粉和豆花饭……
“五一”节期间,记者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看到,来这里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红色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遵义感受红色文化,使该市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据了解,遵义会议纪念馆今年1月至4月,参观人数已达50余万人次。
红色旅游给遵义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拉动了全市的乡村游、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的地质生态风光游……
遵义天生就有秀绝天下的山水景色,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色享誉海内外。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千处文物点,其中,有遵义会议会址,有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神州又一奇观”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等等,真可谓处处有佳境,步步有胜景。景点之众多,不胜枚举;景色之奇秀,难以言说。
“十二五”期间,遵义的交通状况将发生历史性和根本性的改变。重庆―贵阳、贵阳―广州的高速铁路开通后,遵义到重庆的时间将从3小时缩短为40分钟,遵义到广州的时间将从20多个小时缩短到4小时。遵义机场开通将改写遵义无民航的历史。杭(州)瑞(丽)高速公路遵义段、仁(怀)习(水)赤(水)高速公路贯通,贵州“县县通高速”公路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条件改善,乡村旅游景点的通达能力也将大为提高。随着交通区位的改善,旅游业正成为遵义的支柱产业。今年,遵义市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其中红色旅游人次和收入占总量的40%和38%。
“绿色”铺就脱贫致富小康路
用手轻轻旋转一下电子打火器,一股蓝莹莹的焰火直往上窜。不到1小时,香喷喷的饭菜就端上了餐桌,这是记者曾在仁怀市鲁班镇小山村农民官单发家采访时目睹的一幕。像老官这样利用沼气取代柴草的边远山区农户,在遵义市农村比比皆是。
“沼气池上连种植业、下接养殖业,又美化环境,用沼气确实划算。”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银江村,农民曹付昌告诉记者,改用沼气灶后,每年少用蜂窝煤1吨多,节约煤电开支近千元;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每亩节约大约85元的化肥、农药开支;特别是用沼渣追肥、沼液喷施的葡萄产量高、口感好,特别好卖。
“十五”以来,遵义市委、市政府按照“东茶西竹南药北菜中辣椒”的生态富民思路,科学规划并实施了南白龙坑药业园区、遵绥辣椒园区、新蒲农业现代化高科技园区、湄潭茶叶园区;以两城区为主的旅游观光农业园区、习桐务蚕桑园区;在西部赤水河流域建立的赤水两竹生产加工园区,仁怀红高粱、刺梨园区;在东部乌江流域建设的正安野木瓜园区、务正道牛羊养殖园区等,9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通过强力推进“六个一百”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西部茶海富了农家、美了山乡;三百里竹廊构筑了生态画廊、绿色银行;药材基地造福了百姓、支撑了产业;生态养殖丰富了餐桌、打造了畜牧大市;小小辣椒红透黔北半边天、做出了品牌;蔬菜产业快速发展、鼓起了农民腰包;乡村旅游热火朝天、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遵义的“生态型农村经济”,已努力打造出一条引领农户奔小康的“绿色”通道。
百万亩竹林将赤水市的山山水水铺盖得满目青翠。在赤天化20万吨/年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拉动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发展竹业生产,目前全市20万农民人均拥有竹林5亩,仅直接为纸业提供生产原料,人均年增收可达1000元以上。
在黔北山青水秀的湄潭县,有一个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的核桃坝村。2010年,该村拥有有机茶园7100亩,茶叶年产值达2700万元,农户人均茶叶收入达5600元。
96岁高龄的老红军王道金回忆,在他1935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遵义时,这个当时只有5万人的黔北小城里连普通的汽车路都没有,只有一些窄窄的马车路,从贵阳到遵义要走好几天,大米、布匹、食盐都需要背夫从广西、云南、四川背过来。 wwW.hpsyxx.cn
据了解,1949年,遵义地区生产总值为1.42亿元,人均仅40元,其中一产占到77.4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元。
2010年,遵义市经济总量突破9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1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今天的遵义,整体上已从传统农业经济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人民生活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