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解读“苏州样本”

   2013-11-15 经济日报16600
核心提示:        江南水乡、粉墙黛瓦。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乡村新面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村民房舍修葺一新。本报记者李力摄          橘子红了。
  
  
  
  江南水乡、粉墙黛瓦。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乡村新面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村民房舍修葺一新。本报记者李力摄
  
  
  
  
  橘子红了。通过村庄环境整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西巷村,树木葱茏、瓜果飘香,吸引八方游客观光采摘。本报记者李力摄
  
  
  对话嘉宾: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蒋宏坤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吴栋材江苏省苏州市永联村党委书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已进入纵深推进、攻坚突破、整体提升的新阶段,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怎样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如何保证农民的最大收益等难题。
  
  苏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已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其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领导和农民代表。
  
  城乡一体化——
  
  既是发展问题更是改革问题

  
  韩俊:城乡一体化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亮点之一,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使得农业更有活力,农村更有实力,农民更加富裕。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精髓在于锐意改革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越来越健全,对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自2006年以来,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课题组,对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研究。我认为,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经验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目的在于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构建平等协调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目前苏州城乡收入比降低到1.93:1,远低于全国3.13:1的平均水平,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这是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果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这“五个统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和抓手,是科学衡量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主要尺度。苏州加快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在城乡发展“五个统筹”方面远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城乡一体化既是发展问题,更是改革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旨所在,就是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而要使这一要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既涉及公共财政、就业、土地、户籍等方面配套,也涉及农村自身的改革。敢于争先、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是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经验的精髓。
  
  当前,全国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深水区,在土地使用、金融支持、产业转型、资源配置、经营机制、社会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突破。相信各地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