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猪期货是缓解“猪周期”波动长效机制

   2013-11-01 中国经济时报16460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生猪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支撑力度不足。观货市场是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受养殖方式、购销模式、消费习惯、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制等方面的不到位,统一规范的全国生猪现货市场尚未形成,这将制约生猪期货品种和交割模式的选择。
  
  二是生猪养殖和检测标准建设有待加强。期货市场交易的标的物应是高度标准化的,然而,我国生猪饲养的标准已落后于生产的需要,检测标准是大宗商品交易所2008年组织权威机构和专家制定的,尽管比较科学,但其影响力远低于国家标准。标准化建设的滞后,对生猪生产缺乏规范的统一指导,结果是出栏生猪品质差异较大,增加了标准化合约设计难度和交割成本。
  
  三是生猪期货的交割风险较大。生猪商品属于活体,在运输和交割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掉膘、伤病,甚至死亡,仓储成本高、损耗较大,而且易传播和爆发疫情,这增加了期货交割的违约风险,如何有效保证交割顺利进行是一个严峻挑战。
  
  四是养殖户直接参与生猪期货市场的难度较大。期货市场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市场,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而我国生猪养殖户普遍缺乏期货方面的知识,不能利用期货市场信息指导实践。缺乏养殖者的大量参与,将限制生猪期货服务生猪产业的能力。
  
  政策建议
  
  我国开展生猪期货要立足于生猪生产和市场体系发育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国家宏观可控的原则下,设计生猪期货交易制度体系,并稳步推进实施。
  
  一是夯实基础,为生猪期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强生猪现货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生猪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汇集功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竞价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建设冷藏、冷链、贮运物流设施,改善其交易环境。要加快制定生猪检测标准体系,组织科技力量开展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制定分类、分级的国家生猪测量标准。同时要加强生猪期货的教育培训,尤其要加强对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需求更加强烈的大型养殖户的培训,把他们培育成合格的投资者,使其利用好期货市场。
  
  二是制定科学的生猪期货交易制度和规则。首先,选择生猪期货标的物要坚持大品种思路。鉴于生猪现货市场仍然是区域性的,因此应选择与主要区域市场相对应的能代表生猪产业的生猪品种为标的物。其次,交割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减少损耗和疫情风险,重点在主销区和主产区选择交通便利的大型养殖场、大型屠宰场和大型冷库作为交割点,并建立“随进、随检、随交、随收、随宰”的一体化交割机制。最后,要建立一套针对生猪期货的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和管理办法,针对生猪期货特点设计好涨跌停板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和风险警示制度等。
  
  三是分阶段有序地推进生猪期货市场建设。起步阶段的重点是,构建多层次的生猪市场体系,包括有目的、有步骤地完善现货市场;选择在重要的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生猪电子交易所,开展区域性的生猪中远期电子交易,积累开展生猪期货的经验。发展阶段的重点是,在生猪中远期交易的基础上,以区域性、规模比较大的生猪为标的物,构建科学严密的生猪期货交易制度,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完善阶段的重点是,健全生猪期货市场管理和交易规则,建立生猪现货价格指数,并逐步实现现金交割。
  
  (李布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