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位于古都西安北郊的未央区被推到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前沿,曾经的农村演变为大量的“城中村”。自2008年起,该区启动了“百村城改计划”,截至今年5月,未央区累计完成了100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的整村转型,83个村“农转居”、61个村撤村建社区,涉及村民近15万人。值得关注的是,持续数年的大规模“村变城”在这里进行得有序而平静,其背后几个关于“人”的现实问题尤为引人关注:骤然间获得大笔拆迁补偿款和数套乃至10多套商品住宅的城改村民们,面对这笔财富会不会坐吃山空?“村民”变“居民”能否顺利再就业、再创业?如何消除失地焦虑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深入现场进行了调查。
坐吃山空怎么办
拆迁群众人均20平方米的置换经济发展用房不分到个人,由村城改股份公司代管经营;每月组织一次理财讲座,为群众讲授理财知识、解答投资困惑,提高理财投资能力
“这几年,我们由村变城之所以平稳顺利,关键是城改政策对村民很有利,一算账,大家都发财了。”未央区张家堡街办盐东社区主任张冬利说,城改前,盐东村里的“能人”有一二百万家产就很了不起。城改后,以5口之家为例,每户平均分到7套房,按市值计算家产已经达到四五百万元。
富裕的不止盐东村。据统计,未央区“百村城改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改造100个行政村,城改居民人均安置面积达到117平方米,其中包含20平方米置换经济发展用房,户均财产256万元。数百万的资产乐了城改村民,同时也带来隐忧,突然富起来会不会出现挥霍浪费,甚至坐吃山空?
“城改村民人均获得的20平方米的置换经济发展用房,由各村城改股份公司代管经营,城改村民人人当股东分红利。”未央区农村工作局局长宋永清介绍说,每个城改村都成立了股份制公司,村两委会过渡为股份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代管经营置换经济发展用房。“设立股份公司代管村民商业房,就是要守住每人20平方米置换经济发展用房这条生存红线。”宋永清说,“‘集中代管’一方面给城改置换经济发展用房建设以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形成像‘万达广场’那样的现代化商业业态,具备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形成合力,实现城改村民利益最大化和永久化。”
为切实提高城改股份公司的管理运营水平,未央区专门成立了区城改股份制经济组织管理服务中心,以“大讲堂”的形式,对全区83个城改股份公司的1000多名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部分股东会代表定期进行股份公司组织结构、税收政策及报税程序等专题培训,并出台了《城改股份制经济组织监督管理指导意见》、《城改股份制经济组织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确保城改股份公司经营透明、公开公正。
未央区辛家庙街道刘南堡村是未央区最早城改的村庄之一。对于置换经济发展用房招租,村民有的怕招租不公开,有的担心干部不公正……。为打消群众疑虑,刘南股份公司在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指导下,一方面成立招商办公室,招商办成员除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外,其余全部从居民中聘请;另一方面建立置换经济发展用房招租意见建议走访征集制度,将招标公告、招标方案、招租合同等文本起草后,挨家挨户上门征询意见、建议,全程公开透明,直到群众满意为止。最终通过公开招标,本地客商与陕北客商分别以每平方米58元/月和每平方米51元/月的竞标价获得商业楼承租权。
“58元和51元”对群众意味什么?刘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闫根让算了笔账,每人每月从置换经济发展用房获得的收入是1440元,全年就是17280元。
针对部分城改村民的挥霍浪费、赌博等不良倾向,未央区以“市民大讲堂”、“未央讲坛”为平台,每月举办一次理财系列讲座,为辖区居民传授理财知识,引导大家科学合理支配财富。草滩街道老洼滩村的尤文博说,“听了专家讲课,我打算买些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再投资做点小生意,把日子过得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