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农民带着财富与能力进城

   2013-08-02 经济日报18060

  焦虑情绪咋纾解
  
  城改社区保留农村戏楼,留出场院供城改居民举办“流水席”,成立社区文艺社,送文化送文明进社区,给城中村编史立传
  
  7月10日上午,距离西安北三环不远的长乐西苑社区里,一场原生态的乡村婚礼正在这里热闹举行:小区北边的文化广场上搭起的5座蓝色的大帐篷里,分别摆放着10张大圆桌,烤全鸡、清蒸鱼、油焖大虾、时令蔬菜荤素搭配,一样不少。大家吃着喝着聊着,个个喜笑颜开。不远处,社区文艺社30多名秦腔爱好者演唱的原汁原味的秦腔高亢激昂,引人入胜……
  
  城中村改造后,城改居民原有的生存形态被打破。生活方式的改变,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再加上村民组织、宗社关系这些传统的农村组织形式的解体,让城改居民“很不适应”——“人在城市,心在农村”成为许多城改居民的心理写照,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焦虑孤独等情绪障碍。
  
  “城中村改造中,为缓解城改村民的焦虑心理,我们刻意在社区保留场院、戏楼,方便传统的婚丧嫁娶,适度延续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杨广亭告诉记者,未央区在城改安置房分配中专门制订了“家有老人的村民可以把几套安置房集中选在同一单元同一楼层”的特别条款。
  
  未央区还广泛开展文艺文化活动进社区活动,通过纳凉晚会、锣鼓大赛、民间绝活展示、市民大舞台、传统歌曲大家唱、百部经典电影社区巡演等方式,让城改居民精神更充实的同时,还投资100余万元,开展了编撰村史、电视系列专题片、城中村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诸多工作,通过搜集编纂整理革命历史、名人轶事、文物古迹、历史遗址等资料,一方面将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存下来,另一方面让城改村民获得“离土不离根”的心理慰藉。
  
  题图城改中保留的戏楼让群众有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西安长乐西苑社区戏楼上的精彩表演引人入胜。周晓东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