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大省的农民合作经济之路

   2013-07-08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16750
核心提示:  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一提起江苏,众人皆知是经济大省、工业强省、文教名省。    其实,江苏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如今的江苏,同样也是中
  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一提起江苏,众人皆知是经济大省、工业强省、文教名省。
  
  其实,江苏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如今的江苏,同样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产粮大省。
  
  2012年,江苏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的历史性突破,总产量达到674.5亿斤,继续稳居全国第4位;农民增收同时实现“九连快”,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连续3年增幅高于城镇居民。
  
  “苏湖熟、天下足”,江苏农业虽然占全省GDP份额只有6%,却用人均不到1亩的耕地,解决了78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省份粮食总量自给的奇迹。
  
  这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亮丽的光芒,在促进全省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为江苏“三农”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就是蓬勃发展起来的江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始于“三农”发展需要,基于探索实践基础,受益于制度保障和领导重视,得利于政策措施扶持,江苏农民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始于民间的探索与实践。江苏,可以说是全国最早探索成立农民合作社的省份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苏南等地一些农民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自发组建了开展技术、信息、购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和问题。一场自下而上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实践之风在江苏农村开始蓬勃兴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继续探索集体经济更加有效的实现形式,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苏南等地率先开展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同时,为提高土地集约经营水平,苏南、苏中一些地方又开始创新土地使用制度,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提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10个一号文件,明确了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
  
  江苏省也相应出台了《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通知》、《关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扶持、税费减免、用地用电、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合作社的发展,还得到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在听取全国人大代表、镇江农科所研究员赵亚夫介绍其指导创办的句容市戴庄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关发展情况后,发表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及省有关部门、各地市(县、区)的历届党委和政府领导也都高度重视和支持合作社发展。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多次对全省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作出指示。
  
  有了制度的保障,有了领导的重视,更有政策措施的支持,江苏农民合作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迎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并结结实实地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截至2012年年底,江苏省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55312个,成员总数913万户,入社农户比例61.4%。目前,江苏农民合作社取得了成员总数、入社农户比例、社均成员数和出资额的四项全国第一。
  
  科学谋划发展格局,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坚持规范建设发展,江苏合作社发展极富共性和地域特色
  
  滚滚长江东入海,隔开苏南与苏北。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与中国的东、中、西部相似,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
  
  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江苏省从一开始就针对区域差异性进行科学谋划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实施合作社分类发展策略:指导苏南地区着力在增强合作社竞争力上下功夫,实现在提高中发展;支持苏中地区着力在规模化上做文章,实现在发展中提高;帮助苏北地区着力在提高合作社覆盖面上求突破,实现在加速中超越。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体会到布局和实施的差异性。南京市高淳区的“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扩大规模和实力,拥有南京、苏州、无锡等五个市区20个水产合作社3218个会员,螃蟹产量占到高淳总产量的1/4,市场影响力十分巨大。而海门市海盛生猪专业合作社则在竞争力上大做文章,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和成立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合作社做得又硬实又强大,2012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返还238户社员的纯利润达到520多万元。
  
  顶层设计的成效在日后得到了充分体现,江苏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有序推进、遍地开花、重点突出的良好局面:全省依法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9万家,覆盖全部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区域。其中,成员在1000户以上的合作社达到583家,2600多家合作社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扬州苏合润泽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理事长苏立宏对此深有体会。联社2009年刚成立时,由于各成员合作社还很弱小,一度陷入了被动局面。
  
  在扬州市农工办积极协调下,联社从省、市有关部门一次性获得了45万元的专项补贴,并从银行获得了一些低息贷款,慢慢地走出了困境并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开设6家连锁直销平价门店,建成一个总面积达到2400平方米的“平价农贸市场”以及配套的大型冷库、配送中心等,年销售额达1.07亿元,纯利润达379万元。
  
  省农委副主任祝保平说,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通知》,从财政补贴、项目申请、税费减免、用地用电、金融信贷、简化登记手续等八个方面,给予了农民合作社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截至目前,江苏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已达9.25亿元。
  
  而在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与运行上,无论是刚成立之时,还是发展壮大之后,都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难题。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通过规范化建设,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说起合作社的规范化,省农委合作社指导处处长蔡国新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规范不规范要看合作社章程是否正规,登记手续是否完备,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档案资料是否齐备,民主管理体制是否完善,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等。
  
  在理事长叶剑生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海门市常乐镇官公岛瓜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只见墙壁上挂满了一排排展板。展板内容除了合作社介绍之外,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示范章程》、《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以及社员们协商讨论后制定出的《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等10多项内部规章制度。
  
  合作社成员戴文冲、陆建荣一个劲儿地对记者说:“合作社制定了这些规章制度并一直严格按照这些来运行管理,所以我们加入合作社都很放心,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