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
国产奶粉“高合格率”遭炮轰
今年4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引用国家质检总局数据称,2011年至2012年,在全国范围抽检国产乳制品的样品共128240个,合格率99.74%。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在99.23%。
而这份高合格率的数据,在消费者看来,完全不可信。
在华商网评论员马涤明看来,早在三鹿奶粉事件刚被曝出时,学者和公众舆论就普遍认为,中国乳业包括监管,必须洗心革面,拿出脱胎换骨的精神来。
虽然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人士和乳企均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诸如光明老总抱怨抽检“抽死人”的话音未落,又被曝出“小小光明宝宝奶酪”中含有卫生部规定禁放的乳矿物盐。这样消费者很难理解,为何“抽死人”的抽检都没能提前检出问题。
此外,乳制品领域中的问题,几乎都是媒体发现的,而监管部门在这方面作为甚少。这种情况下,“及时发布权威的乳品质量信息”能恢复多少信心呢?恢复奶粉信心,必先恢复公信。
在财经网发起的一项在线问卷调查中,有63%的参与者认为,“洋品牌乳品比国产乳品强”;67%的人表示“不愿意让孩子喝国产奶”,70%的人则认为洋奶粉涨价的底气在于“国产奶质量差不能选”。
对此,工信部则在本月18日公布了“双提”行动的方案。5月16日,工信部印发了《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消费信心行动的方案》(简称“双提”行动方案)。
该方案旨在重点解决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问题,重塑人们对国产婴幼儿乳粉的信心。在这份方案中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分别是督促企业强化管理,强化企业准入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其中,重点提及了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为期三个月的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和2013年内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项目)实行再审核清理的任务,以及引导婴幼儿配方乳粉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的工作计划。
在以工信部为代表的九部委看来,乳业洗牌势在必行。
未来
奶粉或进入高价时代?
目前国内获得奶粉生产牌照的企业共127家,但市场上究竟有多少奶粉品牌,一时间都难以搞清,当下有不少假洋品牌奶粉和杂牌奶粉在市场上横行。
5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在部署和开展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时,提了五点意见,第一条就是鼓励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以提高整体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这被认为是整治奶粉行业的釜底抽薪之举。
随后,在全国所有127家奶粉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工信部重点推荐了伊利、完达山、飞鹤等产量排名前十的国内奶粉企业,并特意请10家企业代表起立,希望中小企业能主动与之洽谈。在部分与会者看来,主管者“扶大弃小”的主导意图非常明显。
乳业的并购、婴幼儿奶粉按照GMP标准来组织生产、试点全程可追溯……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即将面临的就是成本压力。因为,在这场并购大潮中,能够被保留下来的是那些有自建奶源或者自控奶源的企业,而这对于各家企业来说都是以亿元计算的大投入。而国内目前的原奶价格为3.33元/公斤(2012年12月数据,)远高于全球平均的2.49元/公斤,也高于美国和欧盟的水平。此外,对于原料奶的进口更为严格,乳清粉批批必检等新政必然加大企业成本。
虽然现在各家企业均表示暂无调价计划,宋亮预计,因目前乳业巨头们都在忙着整顿,所以短期内无暇调整价格。随着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整顿后市场腾出了新空间,预计乳品价格会有新一轮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