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猪种危机: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濒临灭绝

   2013-05-28 瞭望东方周刊16790

  猪种国家保护
  
  成华猪的特点,几乎是我国地方猪种的共性。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进,地方猪种不适应于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特点和一些老百姓的饮食要求,种群数量逐渐萎缩,甚至走向灭绝。
  
  陈清明认为,同所有物种的灭绝一样,这将是一场生态灾难。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也是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楚端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这是近40年来,我国投入人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摸底调查”,在历时5年的调查中,全国先后组织6900余人、投入经费达4500万元。
  
  这次调查的成果是摸清了“包括猪种资源在内的畜禽资源最新状况”。2012年3月,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副处长于福清曾在中国农科院《中国猪业》杂志刊文透露,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目前在我国,猪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共计125个。
  
  这其中,地方品种多达72个,列入“国家级禽畜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猪种就有34个。
  占领中国餐桌的四大国外猪种
  
  陈清明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秘书长有十年时间,于2011年卸任,曾长期关注我国地方猪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据他介绍,我国地方猪种主要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六大类。
  
  这其中,浙江金华猪、四川荣昌猪、江苏太湖猪、湖南宁乡猪,是最为知名的“中国四大名猪”。它们的普遍特点是,肉质好,偏于脂肪型,尤其是肌内脂肪含量普遍高于国外品种。
  
  但缺点也是明显的。王楚端认为,我国地方猪种生长周期长、脂肪含量高、出肉率低,这均是有别于瘦肉型猪的显著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终端市场对瘦肉需求越来越高,地方猪种的低效率产出模式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开始大量引入外来猪种。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现在。”陈清明介绍,原产英国的大约克夏猪(大白猪)、原产丹麦的长白猪、原产美国的杜洛克猪、原产比利时的皮特兰猪等世界盛行的瘦肉型猪品种,也由此大规模进入中国。这些猪生长周期大为缩短、瘦肉率高达60%以上,因而受到养殖户的青睐,逐渐将中国特有的地方猪种挤压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第二次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发现,除新发现高黎贡山猪等4个新猪种之外,横泾猪等8个地方猪种已找不到了,深县猪、项城猪等4个品种已确定灭绝。
  
  即便是尚没有面临灭绝危险的地方猪种,其遗传多样性也大为降低。陈清明介绍,不少地方品种母猪数量急剧下降,公猪头数锐减,有的品种甚至已经找不到公猪。统计显示,我国有85%左右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