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科普爱好者举行转基因食品品尝会,希望不要谈“转基因”色变
●记者超市随机采访,市民对“绿色天然”食品更有信心
“转基因”三个字即代表“有害”?你是否谈“转基因”色变?对于转基因这种非正常的食物,估计大部分街坊都避之则吉。5月19日,一群科普爱好者在珠江新城附近开展了一个小规模的转基因食品品尝会,甘当“以身试法”的白老鼠,以正公众视听。
试吃大米来自华中农业大学
吴先生是广州科普群的一名成员。他告诉记者,昨天试吃的这袋大米,是华中农业大学一名研究转基因方面的教授(搜狐微博ID“种田农民”)的科研成果,其在转基因大米方面有了一点小成果,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测试。
最后,教授决定把做科学实验剩下的5袋转基因大米在微博上公开赠送,没想到广大科普爱好者非常踊跃,最后“种田农民”选了5个地区代表送了米,每袋只有约1kg。广东这边获得了一袋(见右图),获得的网友决定和群里的各位科普爱好者分享,没想到大家反应踊跃。
吴先生说,今年5月,正是转基因技术发展30周年纪念,大家一致决定就在这个月19日举行这次转基因大米品尝会。
试吃者忧转基因食品被妖魔化
19日的转基因品尝会一共有24人到场,除了试吃转基因大米外,还提供了转基因食用油和转基因木瓜的试吃。吴先生说,他们的小科普群一共有60人左右,除了研究转基因方面的科普知识,还对药方面、宇宙天体等方面有所钻研,因为品尝会是在群里发起的,所以去的一般都是对转基因食品有所了解的。
吴先生自己有一个七岁的孩子,在自家的食品选择方面,他从不避讳转基因方面的食品,“到了超市后,虽然没刻意选择,但还是会买一些转基因油啊之类的,也告诉过家人,转基因食品没什么可怕的。”
他认为,现在许多老百姓对于转基因食品是一个“谈虎色变”的态度,将转基因食品妖魔化了,这些谣言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是极其不利的。他说,转基因技术在美国等国家都有了很多显著的成效,很多转基因技术可以有让植物分泌细胞,使害虫害怕等的效果。而在国内,转基因食品受到的质疑和批评一直让我国的转基因技术落后于世界。
吴先生很肯定地说,凡是允许在中国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都要通过严格评审、检测,已经通过安全性评估的转基因食品,由国家农业部颁发安全合格证书后,方能投入进行食品加工。
对于很多市民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如自然的好,可能导致传统生物的基因污染的看法,吴先生并不认同。
“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出现一例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他说。
市民对“绿色天然”食品更有信心
为了证实市民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记者走进一家超市随机采访。
“看到‘非转基因’这四个字那么醒目,我会多一重信心。”正在选购玉米油的周小姐,拿着一瓶标示“非转基因”油看了又看,随后放进购物车了。她一直认为“非转基因”就是“绿色天然”的代名词,对于成分一栏详细的说明,她说自己从未注意过。
记者看到,除了食用油,“非转基因”标签用得最多的是大豆、玉米等五谷杂粮,销售人员也说不清楚究竟转基因食品有什么害处。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我国目前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籽、棉花种子和番茄种子五大类。违反标识管理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