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指出
我国奶业已重建养殖生产均安全
“这些年我一直在与这个行业打交道,到基层去的很多,最了解我国奶业源头情况,可以说‘三聚氰胺’是一场地震,震后重建的我国奶业已是一片新的天地。目前,国内奶牛在养殖环节能够保证国产奶粉的质量和安全,我们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
针对国人抢购洋奶粉甚至越洋抢购,及由此导致香港限购令颁布等现象,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媒体的正确宣传,消除人们购奶恐慌,使国人对目前国内奶业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
部分省份已没有散户养殖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是以散户为主,这种小规模养殖模式,由于养殖户的教育水平不一,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养殖过程中会出现诸如饲料质量不高、圈舍条件差、运动场缺乏、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治不利等问题。这会不会影响奶源质量?如何防范?
李胜利说:“我国虽然仍以散户为主,但目前奶牛养殖呈现多种模式发展态势,大规模牧场近几年发展迅速,中小型规模牧场不断增加,不同地域差别较大,如河北省已几乎没有散户,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奶牛场规模化养殖程度较高,规模化牧场成年母牛单产水平达到7吨以上。”
据李胜利介绍,截至2011年末,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场(小区)占到了33%以上,比2005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规模化比重逐年加大。这个比例并不代表我国只有33%的原料奶来自规模化牧场和小区,建立在散养户附近的机械化奶站也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奶源,根据我国两大乳品加工企业的收奶数据,目前规模化牧场、养殖小区和奶站提供的原料奶已经占到他们收奶量的95%以上。
李胜利认为,散户比某些规模牧场更能有效地消纳粪污,特别是有广阔土地资源的地区,因为粪污还田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散户的主要弱点在于接受奶牛养殖新理念的机会少、接受能力差,导致在饲养管理技术方面欠缺。
“我们对散户不能全盘否定,存在就有意义。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法则筛选散户,鼓励有土地和资金条件、经营好的散户走家庭牧场模式,家庭牧场在欧美和加拿大等国家(地区)普遍存在。”李胜利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兴生产经营主题倾斜”。对这一文件的出台,李胜利表示非常赞同:“近十几年,我国规模牧场发展快速,这与国家的投入力度有较大关系,这些规模牧场已具备继续发展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农民合作社是解决散户养殖效益低又不至于导致大量卖牛、宰牛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
据笔者了解,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肉鸡和生猪的饲料中按规定是可以添加肉骨粉、油脂等动物性原料及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但对这些原料的滥用及处理和使用不当,会产生一系列与饲料有关的人畜健康食品安全危害,如欧洲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后期曾发生过疯牛病和二恶英事件。
对于散户饲养安全问题,李胜利说,国家有饲料卫生标准,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抗生素绝对不允许进入奶牛饲料,这方面应主要靠政府部门的监管。目前各家乳品企业对抗生素残留都是必查指标,相当严格,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奶的质量安全。
“从现实来看,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奶业大国,但奶牛的产业化养殖发展时间却是最短的,只有短短20年。规模化和标准化饲养需要较大的投入,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李胜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