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3月23日电(记者李放)各具特色的二层小楼与周边成片的油菜花海相映成趣,清澈见底的溪水旁一群群小孩嬉笑玩耍,5米一个的太阳能路灯把即将入夜的纳灰村衬托得更加静谧……
这是地处中国西部云贵高原上的纳灰村呈现给游人的景象。
纳灰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美丽的万峰林脚下,是一个只有400多户的小村寨。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村中有一半人长年在外地务工。近些年来,由于周边产业园区带动新型发展和旅游开发,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或在村寨附近打工,或就地创业。
“现在打工的地方离家只有20分钟车程,赚的钱不比在广东少。”村民查南勇此前一直在东部地区务工,随着黔西南州以产业园区带动城镇化发展,他在村寨附近的园区找到了工作。“选择回来还因为村寨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比那边好多了。”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2%,已经达到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但中国的乡村比例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仅贵州全省乡镇就超过1500个。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新一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二者优势,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专家党国英认为,新型城镇化能够给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带来巨大帮助,但同时新型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乡村景观消失、工业化污染等许多问题。
记者在多地农村看到,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原有的传统住宅和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村寨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栋栋整齐的红砖白瓦房。不少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环境在改善,和城里越来越像,但却少了原有的乡村风貌。
“全国文明村”江苏永联村党委副书记吴惠芳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千村一面”的“脸谱化”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硬性的方式以规范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减少或避免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
“村里的环境改善了,来万峰林玩的人也就愿意在村里多留一阵子。”村民岑继兴在家门口办起的如今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而全村的农家乐如今已有40多家,加上其他辐射产业,全村年收入2000多万元。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真怀认为,新型城镇化可使医疗、教育等优质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惠及更多人群,美丽乡村建设则可发挥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助推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等城镇化没有的优势,二者可实现有效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