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源于2004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实施“221行动计划”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核心是摸清市场需求和农业自然资源两张底牌,搞好科技和资金两个支撑,搭建一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平台,对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起到极大推进作用。几年来,市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向郊区的比例连续8年保持在50%以上。
科技的作用在于示范、带动。北京作为创办品牌展会最多的我国现代展览事业发源地,从1988年大兴西瓜节举办,到2012年世界草莓大会、国际食用菌大会召开,以及积极筹办北京农业嘉年华、世界葡萄大会和世界种子大会,会展农业以其强大的集成效果,带来极好的品牌示范和带动发展作用。2012年北京举办涉农会展项目39个,其中国际级活动28个。
欧洲人将会展业誉为“城市的面包”,北京市委市政府把会展农业放到“举办一个展会、拉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重要定位。2011年实现会展农业收入21亿元,占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产值15.4%。在昌平区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吸引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1160名学术代表参会,2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20万人观光采摘草莓72万斤,实现销售额3600万元。
会展农业和农业国际合作,向世界展示更多“中国元素”,打造本土品牌,促进产业加速升级,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草莓生产及加工出口国。通过实施《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昌平草莓年产量由200万公斤增加到1200万公斤,年收入由4000万元增加到2.4亿元。“小草莓”释放出“大能量”。
在北京郊区采访记者有一个感触:走到哪里都能遇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明白人”。科技要素的汇集、服务体系的建立,把农民纳入一张无形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大网”,通过全科农技员队伍建设、设施农业骨干农民境内外研修、开辟农民田间学校、实施科技套餐工程等渠道,解决从科技到农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同时通过深化改革,让土地流转起来、资产运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增强了都市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011年,北京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率为47.48%;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有95.6%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革任务,320万农民当上了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一产农户比例达72%。
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总结,北京坚定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就是北京农业的科学发展方向,建设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就是发展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走以人文、科技、绿色为特征的低碳产业发展道路,并提出要“优一强二大三”,即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这是建设世界城市、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
走进被誉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窗口中的窗口”的顺义区北郎中村,这里被称为“京郊股份第一村”,已形成花卉、籽种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业,生态观光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结构。年出栏优质种猪5万头,探索和外埠合作猪场外移;建成北京市花——菊花文化创意产业园,与荷兰合作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6000平方米切花菊智能温室;在“北郎中”总商标下已有相关产业商标176个,集团为每位村民配置股金达650万元。老书记闻宝恒说:“我们的成功恰恰因为每一步都踏准了北京农业转型的步点。”
在具有浓郁国际风格的密云县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这里在全球首创出酒庄“四位一体”经营新模式,将酿酒、旅游、休闲、葡萄酒知识培训融为一体,在原有一产葡萄种植及二产葡萄酒酿造基础上,配备了葡萄酒主题旅游、专业品鉴培训、休闲度假等三产功能,开启了世界酒庄新时代。
行走在8000米的葡萄长廊,两旁栽种赤霞珠、夏黑等酿酒和鲜食葡萄共5000亩,酒庄经理阮仕立说,基地酿酒葡萄每亩限产500公斤,每亩产酒700斤,1斤酒要卖到500元左右。酒庄有能藏1000吨的小酒窖,从法国进口的橡木桶整齐排列,周围是私人订制酒柜,租用最小酒柜十年的费用也要30万元左右。
在酒庄门口,记者遇到前来游览和组织拓展活动的两个大企业的职工。阮仕立说,酒庄全年招待游客25万人,春节期间的标间价格1300元,并且要提前两个月预订。副县长蒋学甫说,密云县在此基础上把酒庄所在的巨各庄镇建成以“酒乡之路”为主题,集精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典范。
“融合发展”是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途径、是拓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形式的重要举措、是引领全国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这是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新的发展阶段,对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最新成就的更深概括与更高提升,是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理论的最新发展。
北京人总结说,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是昨天实践的结果,又是今天实践的起点,更是明天实践的方向。北京已经用实际行动交上了这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农业答卷,去年6月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又对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总体要求,围绕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创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努力挖掘农业新价值,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推动资源、资本要素向农业合理聚集,加快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满足市民生活、生态的多元化需求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要求,为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明确提出,要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在服务大局中提升发展水平,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农、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高“菜篮子”保障水平,坚持以会兴业、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约化和服务化发展,为首都发展世界先进水平的、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得益彰的现代农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在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再次踏上了领跑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