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线上销售农产品
如果把整个农业的产业链比喻成一场接力赛的话,那么,黄旭恒接的是最后一棒。而如果以他现在做的这些来衡量,他或许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
十年前,一路念到哈佛心理学博士的黄旭恒,还是台湾杨明大学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对于种田,他可谓一窍不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替父亲赴大陆考察农场项目,在大江南北跑了一趟。八个月的时间里,他看到了大陆巨大的农业商机。回到台湾后,他毅然决定辞去教职,到大陆当起了科技“农夫”。“大陆农业的发展规模,远远超过我们在小岛时的想象,事实上,这里未来有很大的机会。”黄旭恒说,在他眼里,农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夕阳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农业甚至是一个朝阳产业。如今的大陆,不愁地里没有好的农产品,愁的是老百姓拿到手上的时候,还是不是好的农产品。“我曾经看过一个数字———54%,这是农产品从地里来到百姓手里的过程中,要损耗掉的比例。”损耗率高,是摆在农民面前最令人无奈的问题。如何将这个百分比降低?黄旭恒想到了农产品线上营销。
今年3月,重庆市奉节县3万吨脐橙滞销,4月内如无法售出,果实腐烂,3万果农一年辛劳付之东流。得知情况后,黄旭恒第一时间赶去重庆市奉节县,“我当时就想到,这是一次尝试线上营销的绝佳机会。”当时他联合新浪微博和重庆当地媒体发起了“1公斤计划”公益倡议。
通过微博这个平台,他发动了大量网民。同时推动企业爱心认购,只要有网民转发企业的认购微博,每转一次,企业就认购一公斤。就这样,四个月内,滞销的脐橙被销售一空。
这次成功的线上营销,让黄旭恒有了做大的念头。“传统农民会种地,但不知道怎么卖;而城里居民呢,想买到土生土长的新鲜农产品,但不知道哪里可以买得到,我就是想做这之间的桥梁。”今年8月8日,他开发的“昆山农产品”正式在阿里巴巴上线。上线首日,200吨水果在一个半小时内就销售一空。目前,昆山张浦的梨、水蜜桃、台湾鲷、杏鲍菇以及巴城的葡萄等优质农产品都已经在这个平台上上线。
这位哈佛博士还想出一个全新的农业营运模式,不自己买地,不花钱请农民,而是将种子、耕作方法教给农民,签订契约收成后以一定的价格全部收购水果。
为了说服农民及各地经销商的合作,目前黄旭恒已在昆山建立起示范果园,让当地人眼见为实。而这个果园,也让他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农民。
很显然,对于多元化发展的农业而言,黄旭恒的存在,让农业产业链上的人才构成更为丰富。无论在任何产业,市场营销总是在扮演“关键先生”的角色,农业同样如此。而随着突破了传统“农民”的定义,搭载着网络技术的现代营销的加盟,也让未来的农业发展之路更为精彩。(张衡 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