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必须常抓不懈
农民收入水平这些年的较大幅度提升,与打工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财政投入带来的转移性收入等因素有关。但从近年发展的特点来看,这些因素已趋向稳定,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边际效益在递减。因为,大规模外出打工的势头明显减弱,国家转移支付的支撑作用也不可能无限扩大。
“从未来的趋势来看,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要继续维持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合作社理事长赵亚夫说。
“农业是弱质产业,一场天灾就可能导致颗粒无收,而一次传言的危害就可以损害一个产业,摧毁农民一年的收成。而难以掌握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让农民增收的脆弱基础变得更不稳固。”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德展说。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市长胡世忠、湖南省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龙飞凤等表示,有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心部署,有农业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农民增收渠道必将得到进一步拓宽。
山东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代表认为,由于农村地域各异、条件不同,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更是各有千秋。各地应找准符合当地发展的产业,符合农民意愿发展的产业,不可“学样板、套模式”,更不能“麻雀跟雁飞”。只有找准自己的产业,下大力气为这些产业做好扶持工作,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过程管理、市场营销几个重点方面做起,让农民创业才有方向,增收才有路子,致富才有奔头。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总裁李东升建议要推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完善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完善生产、流通、加工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减免流通费用,让农民从价格上涨、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农民工代表陈雪萍、王钦峰、苏明勇等表示,要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空间,建立健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农民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与此同时,代表委员们呼吁要增加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落实好各项农业补贴政策,推动建立农业补贴稳定增加长效机制,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农民股息红利收入。
构建增收长效机制需要新思路
“如果说做强优势产业、扩大农民就业空间等措施,还只是开具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药方’的话,那么农民增收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仍将长期存在。增长机制不建起来,就好比农民增收这个脆弱的肌体,缺少了一件强身护体的‘铠甲衣’,稍有风吹雨打,农民增收的那点成果就会被侵蚀。”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自治县忠信镇新华村党总支书记郑维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必须注入新思路,为农民增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说,目前,中国农村的“空心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农民脱离农业活动,主要是嫌务农收入太低。要想吸引高素质的农民从事农业活动,首先就需要让农业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产业。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这就是对建立增收长效机制的一个突破性表述。”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遵义市市长王秉清说,必须一方面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则要扩大经营规模,使得劳动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唯此才能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有了农民增收办法,还要注重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农民增收,已经从前几年的减免增收转到现在的收益增收,‘多予、少取、放活’,现在的重点应该是‘放活’了。”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代表说。
为了加快农民增收,应该怎样放活呢?朱张金代表认为,首先,应该从土地经营方式上放活。要大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签订合同,让种田能手“租赁承包”大面积土地,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让更多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也就是常说的“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其次,应从金融环境上放活。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没有资本是不行的,而靠农民原来种田的收益是无法办到的。城市有许多方式的抵押贷款,农村也应创新金融扶持方式,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缓解资金困难,相信农民也是讲信用的,他们会利用有限的资金作出更大的事业。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创新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对农民增收将带来福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古柏镇武家嘴村党委书记武继军说。但他话锋一转提醒到,我们要警惕资本下乡过程中对农民的盘剥现象。农民对外来企业的不信任,导致农民不敢以承包经营权入股,而倾向于领取一次性的低廉的补偿金。而对于工商企业资本的进入,建议对企业租地时间、租地面积应设置严格准入门槛,防止农民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