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再次将农民和农业问题推到中国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国已无路可退,只有将‘国际化农产品’的外部压力转化成构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动力,抓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契机,以土地流转为切入口,建立起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基础,促进机械化带动农业经营体制的实质性转型,国家才能有效应对农业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主管农业的副主席陈章良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在他看来,构建中国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加快农业经营体制转变、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和政府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逐步实现农村和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之下,而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城镇化进程才能得以健康推进。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陈章良于1983年赴美攻读生物学博士。归国25年来,他历经生物学家、教授、校长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身份的多重转换。作为西部欠发达而正在崛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方官员,他能以一种开放和国际比较的视野,通过广西蔗糖业发展来考察和诠释中国农业现状、国家粮食安全以及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相关联系,以现实和创新精神去解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位学者型官员强调,面对艰难而艰巨的抉择,最高决策者必须决定哪些是优先问题,并做出优先的政策抉择。中国现代农业的构建和城镇化需要一个能够面对挑战且现实的战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