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如何抗“风雪”

   2013-02-07 人民日报16330
核心提示:  有了储草棚,牧民抗击雪灾的信心更足了。    本报记者贺勇摄    1月30日,尽管距离强降雪天气已经过去了快半个月,但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巴音青格力嘎查通往
  

有了储草棚,牧民抗击雪灾的信心更足了。
  
  本报记者贺勇摄
  
  1月30日,尽管距离强降雪天气已经过去了快半个月,但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巴音青格力嘎查通往各牧点的道路积雪依然很厚,一脚踩下去便看不见脚背,夹带着雪粒的大风肆意呼啸,抽得人脸上脆生生的疼。
  
  伴随着去年11月3日以来的多场降雪,锡林郭勒盟牧区道路交通受阻,牛羊无处觅食,牧户草料告急,一场罕见的大雪灾正笼罩着草原。
  
  灾情:降雪较常年偏多两倍以上,部分地区形成区域性重度白灾
  
  “今年的大雪天气真是很少见。”巴音青格力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说。
  
  连续的降雪,让牧民和牲畜根本没有时间喘息,更可怕的是积雪下面的冰层,牢牢地把草原覆盖住。牛羊拼命地刨,也很难刨出几根枯黄的浅草。
  
  气象资料显示,自2012年11月以来至今年1月下旬,内蒙古先后出现8次大范围寒潮降雪天气,降雪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累计降雪量25至83毫米,较常年偏多两倍以上,气温为28年以来最低。
  
  目前,内蒙古全区63%的土地被积雪覆盖,其中,东部地区积雪深度在15厘米以上的区域面积约达41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等地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锡林浩特,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等地已经形成区域性重度白灾。
  
  牧民:准备的饲草料严重不足,户均增加饲草成本超7000元
  
  达布希拉图家现在一共有50多头牛,都是准备生小牛犊的母牛。往年有雪,但草没被盖住,还能把牛羊牵出去放。但今年,牛羊奋起蹄子也刨不出草。于是,只能加大资金投入多储备草料。
  
  “一头牛安然过冬至少需要70捆草,今年比常年早封冻一个月,过冬至少需要80捆。现在30斤的小捆草要13元,而秋天打草的时候只需要5—6元,足足涨了一倍!”达布希拉图给记者算起了草料账。50头牛过冬至少要准备4000捆草,得花5.2万元,这还没有算上羊和马。
  
  “我算的只是维持牛生命所需要的基本草料,一头牛放开吃,一顿就能吃一小捆草。更严重的是,如果不省着点吃,两三个月后,牛羊将无草可吃。”达布希拉图告诉记者。
  
  既然草料如此重要,为何牧民不多储草?嘎查长斯琴巴特告诉记者,大多数牧民并没有储草的条件。他们往往把打下的干草露天堆放,经过雨水、雪水的渗灌浸泡和阳光直射后,牧草营养成分会下降甚至霉烂变质,因此牧民往往只按正常年景储存饲草,一旦降雪过多过大,就会措手不及。
  
  来自锡林郭勒盟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全盟过冬牲畜共计652.5万头(只),由于提早降雪导致过冬补饲时间较常年延长30天左右,共需增加饲草消耗4.62亿公斤、饲料4620万公斤,农牧民购买饲草料支出将增加3.5亿元。目前全盟有牲畜的牧户共计4.8万户,这就意味着平均每户牧民增加成本超过7000元。
  
  困境:草场建设赶不上牲畜增速,暖棚不足导致部分母羊流产
  
  尽管近些年来,锡林郭勒盟加大了草地建设力度,但由于投入少、建设规模小,建设速度与畜牧业生产发展相比相对滞后,草畜矛盾依然突出。
  
  目前,全盟退化草地(包括沙地)为14363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48.63%,并且仍然有扩张的态势。
  
  “这提醒我们,草原畜牧业必须尽快转变到以草为中心、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发展路子上来。”锡林郭勒盟畜牧局副局长劲松十分感慨。
  
  在正镶白旗宝力根陶海苏木道海呼都嘎嘎查牧民白乙拉家,记者看到,大灾面前牧业生产有条不紊。实际上,正镶白旗是今年锡林郭勒盟降雪量最大的地区。
  
  白乙拉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300亩改良草场共产草近9万斤,储备的饲草料完全可以保证牲畜安全过冬。而草场改良前,白乙拉每年需要从外地购草3万斤左右。
  
  “是草场改良项目为牧民带来了福音。”嘎查长钢苏和说。2010年,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道海呼都嘎嘎查实施了6300亩的草场改良项目,2012年干草亩产量从170斤增长到300斤,项目区40户牧户从此结束了从外地购草的历史,户均增收1.4万元。
  
  在牧区,12月至开年3月,正是接冬羔的季节。奇寒的天气条件下,羊的耐受力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喂养的草料跟不上,羊吃不饱掉膘掉得厉害。这两点,正是母羊生产的大敌。
  
  1月30日,正镶白旗宝力根陶海苏木宝力根陶海嘎查农民斯琴拍着自家绵羊的肚子告诉记者,“你看这肚子瘪瘪的,放在往年早已经下崽了!”
  
  由于是在简易棚圈中饲养牲畜,斯琴家羔羊的成活率只能达到80%—90%。母羊流产,让牧民伤心,但终归好过死亡——这次雪灾,锡林郭勒盟因灾死亡大小畜达到2141头(只)。
  
  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乌兰察布苏木沙日盖嘎查70%是沙地,牧民生活较为贫困。2012年年初正镶白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这里启动了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还兴建了25处2000平方米的标准棚圈和50座2000立方米的青贮窖,深受牧民欢迎。
  
  牧民冯殿俊是棚圈项目受益牧户之一。他高兴地说:“新的暖棚今年冬天正好派上了用场,牲畜在这样的暖棚中过冬,就不会冻死,羔羊成活率也能提高。”
  
  出路: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当务之急
  
  “内蒙古地域广阔,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必须下大力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内蒙古社科院农村牧区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关区说。传统畜牧业靠天养畜,粗放式经营在自然灾害面前十分脆弱,“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一场灾害就能让牧民损失殆尽。
  
  王关区认为,首先要在科学开发利用天然草原的同时,加快建设人工草场,缓解饲草料不足的难题。二是提前做好棚圈建设和加固工作。三是建设完善的饲草料储备系统,一旦大灾到来,能够有效化解因交通受阻、饲草料运输困难带来的不利影响。
  
  劲松说,这场雪灾造成的直接影响还将持续100天左右,没暖棚、缺草料、靠天养畜的牧户损失会越来越大。
  
  记者也不由感慨:雪灾警告人们,如果再延续靠天养畜的粗放生产方式,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将难以在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取得更大发展。
  
  “要想战胜自然灾害,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走科学养畜的路子,加快由传统牧业向现代化牧业转变。”锡林郭勒盟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张军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