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逐渐“退出江湖” 养猪业加速结构转变

   2013-02-04 人民网16480
核心提示:  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贾兴鹏)卖掉了最后一头母猪,刘国新没有感到难过,心里反而一下子轻松起来。以后都不用担惊受怕了。几天前,42岁的刘国新痛下决心,将自己

  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贾兴鹏)卖掉了最后一头母猪,刘国新没有感到难过,心里反而一下子轻松起来。“以后都不用担惊受怕了。”几天前,42岁的刘国新痛下决心,将自己的养猪场和几头母猪全部处理掉。
  
  “养猪不赚钱,还不如出去打工。”和刘国新一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养猪散户。
  
  “散养户在急剧萎缩。”四川省是全国第一养猪大省,来自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的数据显示,全省散养户所占的比例,已经下降至40%,而规模养殖的比例已高达60%(年出栏50头猪以上)。“这个比例基本和全国保持一致。”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主任钱亮表示,养猪产业结构正在悄然转变,养猪业正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刘国新是四川省遂宁市人,10年前,看到邻居们都在办养猪场,他也借了几万元修了猪舍,买来几头母猪,开始了自己的养猪生涯。
  
  养猪前期投入大,因为要修猪舍,还要保证猪舍的通风、清洁。计算了自己的资金量,刘国新把养猪规模控制在年出栏30头。
  
  养猪是个辛苦活,由于规模小,再加上为节省成本,刘国新没有雇人帮忙养猪。因此,他只能既当老板又当工人,带着老婆每天起早贪黑的照顾那几十头猪。
  
  刘国新最担心的,是每年夏季的到来,因为天气热,是猪瘟的高发期。刘国新不得不顶着酷暑,天天去打扫圈舍,以保证猪舍的清洁。
  
  养猪前几年,刘国新收成还不错,一年出栏了三四十头成猪,每头猪扣除成本外,还能赚个一两百块钱。刘国新计划等多赚点钱,就把养猪场的规模扩大,争取年出栏达到100头。
  
  然而,几次猪瘟粉碎了刘国新的梦想。2007年,猪舍里的猪开始不吃不喝,这可把刘国新急坏了,给圈舍消毒、给猪打针,想尽了办法,这些猪依然病恹恹的。更严重的是,部分小猪已经开始死去。刘国新后来才知道,这一次瘟疫,给全国的养猪户都造成了较大损失。而像他这样的散养户,在全国有几百万。
  
  一次瘟疫下来,刘国新猪舍里的猪死了一大半。掩埋病猪的时候,刘国新的心似乎在滴血,“这些都是起早摸黑的汗水钱啊”。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主任钱亮认为,现在的猪病呈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特点。而许多散户由于防疫条件差、饲养管理水平低,疫病的概率及猪的死亡率也大大增加。
  
  疫病还只是一个方面,更要命的是猪肉的价格忽高忽低。对于完全靠市场的刘国新来说,有“看天吃饭”的感觉。猪肉价格高,就能多卖点钱。然而,刘国新却常常看走眼。
  
  2011年猪价高的时候,刘国新的猪舍里没有可出栏的生猪了,而当他2012年买来十几头小猪仔,准备出栏后卖个好价钱时,猪价又一落千丈,连成本都赚不回来。
  
  过去几年中国养猪市场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难以预测,市场风险很大。来自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猪肉价格最高时卖到34元/公斤,而在2012年,猪肉最低价卖至18元左右,降幅近50%。
  
  压力接踵而来,养猪所需的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人力成本、物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农业部的一项监测数据显示,从2008年5月至今,玉米价格总体呈逐年上扬态势,从最低1.65元/公斤上升至最高2.67元/公斤,涨幅达61.82%,豆粕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至4000元每吨,涨幅达50%以上。
  
  此外,劳动力、水电、折旧等费用也呈上升趋势。四川养殖业劳动力价格在进城务工比较效益等因素的联动下,两年来人工平均工资由2010年前每人每月的800元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1500元以上,增幅近90%。2012年全年平均猪粮比,与养殖效益最好的2008年和2011年相比较,分别萎缩了19.40%和17.83%。“猪粮比”指的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情况,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5.5比1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
  
  刘国新算了一笔帐,养猪10年,每年平均才赚一万多元,扣除自己的人力成本,基本可以算作亏损。“还不如出去打工。”刘国新说。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养猪散户。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生猪需求量每年6.3亿头,其中40%为散户养殖。
  
  据悉,近几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目前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约有2500余个,约占全国总出栏的10%。而在未来十年内,自繁自养50-500头基础母猪或年出栏1000-10000头的中小规模猪场将是发展主流。预计到2020年左右,存栏50头基础母猪或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或养猪企业)年出栏量将达到总出栏量的50%以上。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主任钱亮认为,养猪业目前正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媒体曾报道,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投入数十亿元,要做“养猪大王”,仅在辽宁省的投资,就计划养猪300万头。而中粮集团也斥巨资“大手笔”杀入生猪养殖业,在天津、江苏和湖北建立三大生猪基地,生猪出栏量从零开始,迅速达到150万头。
  
  养猪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转变。像刘国新这样的散户,也逐渐意识到“江湖”已不适应自己。尽管卖掉自己10年的“产业”有些不舍,刘国新们还是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