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民和他的秸秆产业梦

   2013-01-18 农民日报17970
核心提示:  当过乡干部,拍过电视剧,始终对农村念念不忘,因为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他决定回归农业,并选择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第一次见到陈彦民的时候,中原大地刚刚迎来
  当过乡干部,拍过电视剧,始终对农村念念不忘,因为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他决定回归农业,并选择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第一次见到陈彦民的时候,中原大地刚刚迎来了2012年的最后一场雪。户外最高气温在0℃左右,陈彦民指着一片空地对记者说:“这块地有50亩左右,我们租下来准备作为新设备投入使用后的一个加工点。”作为河南省豫民宜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彦民把发展秸秆成型燃料加工产业当成了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梦想,追梦之旅也是见证一个产业进步的过程。
  
  收购销售有市场加工设备却是硬伤
  
  冬日的河南省正阳县,雪后初霁。沿着高速公路走,一片片麦田披上了银妆,道路两旁堆放着3~4米高的花生壳垛,远远近近每垛相隔10多米。眼下正是花生收获季节,花生经过脱粒后,果实送往榨油厂,大量的花生壳、花生秆被堆放在地头或农户家中。
  
  正阳县新阮店乡万马村村民马玲告诉记者,她家有10亩花生地,每季可产3~4吨花生壳和花生秆,过去她都是扔掉或点火烧了,这几年她把花生送到附近的收购基地,免费进行花生脱壳,而产生的花生壳就地以每吨百元的价格卖给收购基地,今年的收购价格好,她的花生壳卖到了280元/吨,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马玲所说的收购基地,是当地一个叫亚伟新能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万马村设立的收购点,在收购点现场,可以看到秸秆成立方摆放,并铺有防水塑料膜,不断有工人推车卸下刚刚运来的秸秆。一名合作社社员告诉记者,平均每个村有1~2个收购点,收购点有脱粒机和粉碎机,麦秆、花生秆、玉米秆在这里粉碎后,直接装袋运往饲料加工企业,而大部分秸秆则是运往压块加工点,被加工成固化成型燃料。
  
  记者又来到正阳县袁寨乡袁寨村,这里有河南省豫农宜新能源有限公司设在正阳县的一个秸秆压块生产点,占地约有10亩地的敞篷车间,7~8个人正进行流水线生产,抓铲一体车放送秸秆,压块机把原料压缩成拳头大小的块状,几个工人轮流把传送带终端的成品运往统一堆放点,秩序井然。但是轰鸣的机器偶尔有断断续续的杂音传出,加工点的负责人说,这是机器有磨损的兆头。
  
  在袁寨乡单楼村的一个秸秆压块加工点,记者看到机器孤零零地摆在中央,只有一个工人在看守原材料。
  
  “机器死机了,不能生产了。”“为什么不找厂家来修理?”
  
  “电话已经打了10多天啦,厂家一直说维修人员忙,不能立刻来。机器动不了,只能停产了。”
  
  记者当即拨通厂家服务电话,据了解,该制造厂每年有几百台秸秆压缩设备下线,而维修工人只有5个,机器维修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因为放料不均匀,很容易造成秸秆压块机死机现象,维修一次只需要几个小时,而等待维修工人的到来,却需要10多天。单楼村村支书单小松告诉记者,秸秆压块机普遍存在耗能高、模具易损、机器易坏等问题,而且等待维修的时间长,小规模的秸秆加工厂根本不敢接外面的订单,因为不能保证正常生产、按时交货。
  
  河南省每年产出各类农作物秸秆有8000多万吨,原料供应充足,秸秆大部分用作饲料和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加工环节,设备不过关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短板,影响秸秆生物质燃料的市场推广和产业成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