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2013-01-09 第一财经15690
核心提示:粮价走势对我国通胀的影响(上)  黄剑辉 王阁 应习文  [ 未来十年,我国粮食产量将随技术进步、单产提高而稳步增长,但是人口增加、消费升级也将带动粮食消费逐年提高
粮价走势对我国通胀的影响(上)

  黄剑辉 王阁 应习文

  [ 未来十年,我国粮食产量将随技术进步、单产提高而稳步增长,但是人口增加、消费升级也将带动粮食消费逐年提高,粮食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在品种结构上也将存在明显差异 ]

  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而未来我国通胀将保持温和上涨,受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未来10年仍可能出现若干次较大的波动。

  为准确研判我国通胀的成因,促进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有效调控机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对2001年以来国内外粮食价格走势、我国未来10年的粮食价格影响因素及走势、粮价对未来食品及整体通胀形势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粮价的影响

  过去十年来,国际粮价呈现整体上涨态势,且价格的波动频度扩大,幅度增强,全球价格的联动性不断提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极端气候影响生产稳定、生物能源产业推动粮食新兴需求、金融资本不断介入加剧粮价波动以及国际贸易保护激化供需矛盾等。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这些影响因素仍将持续,在特殊情况下还会激化,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很难改变。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粮食贸易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各国粮食价格的变动联动程度也不断提高。例如我国的大豆因进口量持续增长且到2011年时进口规模已经较2000年高出4.1倍,已经超过当年国内自有产量2.8倍,所以国内大豆价格常被称为美国市场的影子价格。

  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供需总量偏紧,库存三年来呈降势。全球需求刚性增长。在过去十年中,有六年产不足需。2012年全球谷物产量因灾再降,消费相对稳定,库存预计降至4.21亿吨,自2009年以来呈降势,供需偏紧。2012年库存消费比降至18.5%,相比上年度为20.4%,2009年为22.4%。

  观察本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对我国粮价形成了短期影响。

  一是国内农产品(5.77,0.00,0.00%)价格变动相比国际市场呈“外强内弱”态势。6~8月间,国内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玉米主力合约价格涨幅只有9%,大豆主力合约价格涨幅15%,豆油主力合约价格涨幅11%,小麦主力合约价格涨幅7%。涨幅最大的豆粕也只有32%,均显著低于国际市场。造成这种内外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粮食产量八连增和粮油储备高水平奠定了稳定的供给基础,例如大豆的储备规模自2008年起连续增长,油脂储备结构不断完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国内饲料、养殖和深加工行业效益不佳,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对玉米等原料的需求减弱。

  二是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呈现“期强现弱”态势。期货价格既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也受心理预期和投机力量的影响。现货价格则更多反映了现实的需求状况。“期强现弱”的局面客观反映出了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粮食加工部门的需求不足的现实形势。

  三是上下游产业间呈现“粮强肉弱”态势。与国内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相反,自2012年年初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回落了7个月,进入8月份后才开始企稳。但由于能繁母猪存栏水平高,而猪肉市场需求弱,预计生猪市场效益回升可能会推迟到2013年年中。国际市场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瘦肉猪期货今年以来平均跌幅都在两位数,进入8月份跌幅才收窄至一位数。

  展望未来,全球粮价仍将面临上行风险。

  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为刺激经济,2008年以来不断注入流动性。市场普遍担心高流动性会演变为高通[微博]胀,推升粮价上涨。从历史上看,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粮食价格的助推作用十分明显。从远期来看,美联储的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及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的对应宽松政策必将对全球流动性形成巨大冲击。这些流动性在未来若缺乏有效机制进行回收,必将对全球粮食价格起到助推作用。此外,成本提高和农业生产增长放缓等因素也将推动粮价上涨。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预测,2011~2020年间全球谷物实际均价将较2001~2010年期间上涨20%。

  十年来我国粮食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

  在200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我国国内粮食价格整体呈趋势性上涨。以吉林为代表的玉米价格累计上涨117.9%,年均上涨7.3%;以河南为代表的普通小麦价格累计上涨101.5%,年均上涨6.6%;以江西为代表的籼米价格累计上涨138.5%,年均上涨8.2%;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国产大豆价格累计上涨127.3%,年均上涨7.8%。

  考察影响国内粮食价格变动,我们发现主要因素在于:

  1.消费刚性增长、产量波动性提高、总量供需矛盾时现。2001年到2011年间,我国小麦、玉米和稻谷三种谷物累计增长1.16亿吨,同期消费量累计增长1.18亿吨,其间有6年为产不足需年份,需要通过库存调剂缺口。

  2.养殖饲料业发展导致饲料粮供给偏紧形成结构性矛盾。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正在并还将发生改变。即从过去的以满足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向满足猪牛羊等动物饲料粮消费、间接满足居民消费转变。在2001~2011年间,我国的人均口粮消费量基本稳定,但猪肉消费量增长了20%,禽蛋增长21%,禽肉增长37%,牛奶增长223%。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总共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已经占产量的30%,相比2001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同期食用口粮占比从65%降至53%。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产量51183万吨,其中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为15518万吨,相比2001年的用量为10372万吨。

  3.玉米深加工产能与加工量快速扩张形成结构性矛盾。2003年以来,玉米深加工产能和实际加工量扩张过快,增幅超过玉米产量增长水平。已对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了重要影响,并间接影响到小麦等其他品种。

  4.消费升级导致优质粮市场需求增加形成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国内优质小麦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东北地区所生产的粳稻不能满足全国市场需求。由于作物产量既受到种子等人为物料的限制,也受到光温水等自然资源的限制,因此未来国内优质粮食作物的增长潜力虽然有,但短期大幅增长的难度大。

  5.金融资本开始进入粮食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甚至扭曲了原有的供需关系与价格走势。国际上金融资本进入粮食领域的数量大,在国内更多地表现为海外热钱进入后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波动受国际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与现货价差的波动增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资本尤其是海外热钱进入后的影响。

  我国粮食价格未来10年走势

  未来十年,我国粮食产量将随技术进步、单产提高而稳步增长,但是人口增加、消费升级也将带动粮食消费逐年提高,粮食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在品种结构上也将存在明显差异。

  并且,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随着我国粮食进口量的增加,国际粮价上涨所形成的输入型价格压力也在增大。表现如下:

  最显著的是由于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而引起的油脂油料输入型价格压力的增大。我国对植物油和油料进口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大豆、豆油和棕榈油的进口过多、增长过快。多年来,国家对国产油料加工产业基本未给予扶持,油料品种多元化开发力度不够,加上进口油料油脂的冲击,导致近年国产油料榨油量急剧下降。近年来植物油以及油料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给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其次,国内玉米价格变动与国际市场的共振预计将逐年提高。2010年以来,我国玉米在时隔15年之后再次成为净进口国,当年进口量为157万吨,占当年国内玉米产量17725万吨的0.89%。2011年进口量175万吨,占当年玉米产量19278万吨的0.91%。预计2012年进口量将达到550万~600万吨,占当年产量比重约为2.73%。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将达1000万吨,甚至更高。届时国内玉米价格的变动也将较现阶段更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而小麦进口数量虽然增加,但占消费比重较小,因此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要小于玉米和大豆。稻谷方面,由于国内供给充裕,未来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据我们的分析,未来影响粮食价格的国内因素有:

  1.资源紧张对粮食产量提高的硬约束将继续被强化。

  从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将不断加快,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且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被用于开发的土地多为城市近郊的熟地、高质量土地,而新开垦的土地多在偏远地区,地力贫瘠;世界银行[微博]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可利用量215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8549立方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非常不均衡。

  2.经济增长带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粮食等食品消费增长。

  过去十年我国GDP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高水平增长。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的GDP增速仍将在6%~8%。居民收入水平将随经济增长而提高,并带动粮食等食品消费增长(肉蛋奶消费可视为粮食的转化物)。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未来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将带动国内消费水平升级。

  3.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消费增长。

  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在加快。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6.91亿人,占比51.3%,相比1978年比例为33.4%,未来预计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城镇化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具有较大影响,从1990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农产品量来看,尽管粮食消费量在20年内下降了38%,但食用油、肉类和奶蛋类的消费量却大幅上升(禽类和奶类的增长尤为突出)。综合来看,我国城镇化的提高对于饲料粮需求的增长将显著大于对口粮需求的减弱作用,对我国粮食的总体需求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4.政府政策在价格波动中将起稳定器作用。

  政策包括鼓励生产的各种补贴政策,如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稳定农民收入的政策,如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临时收储政策等。稳定市场供给的政策,如粮食竞价交易政策等。

  再来看未来影响粮食价格的国际因素:

  一是通过国际间的金融市场传导。例如国际期货市场对国内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价格传导;二是国内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传导。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某些时段,会成为市场投机的对象,从而加剧价格的波动,并会传导到现货市场;三是国际粮食商品之间的直接传导。例如通过进口大豆传导到国内大豆和油脂市场;四是国内粮食商品间的直接传导。例如小麦大量饲用替代玉米对玉米和小麦市场的影响;五是饲料养殖业产品对饲料粮的传导。饲料养殖业发展带动饲料粮的需求,在饲料粮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将推动价格上涨,反之则抑制价格上涨。六是非粮商品与粮食商品间的间接传导。例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生物燃料的替代需求,进而带动玉米需求,传导链条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