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华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王刘楼村的一位菜农。从2004年开始,他就一直在村里和家人侍弄十几亩菜田,成了附近惟一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虽然蔬菜价格时高时低,但谢光华靠种菜不仅养活了家人还有了些积蓄,今年年初,他还在网上卖起了芦笋,收益不错。
但是,谢光华今年不得不离家去城市打工。“以前也有过蔬菜滞销,但困难时期总会过去。但今年不同,去年年底胡萝卜滞销、今年年初菠菜滞销、年中辣椒滞销,连续三次蔬菜滞销,把我这几年的积蓄全都赔进去了。”谢光华有些无奈。
三个月前,谢光华还在为辣椒滞销在微博上叫卖。他说:“那时候价格还可以,到后来越来越低,最低时3毛钱一斤。而且没人收,微博上叫卖也没效果。最后我十亩地的辣椒有一半扔在田里,收出来的辣椒还有一半卖不出去烂掉了。”
杯水车薪的网店
今年年初,初开网店的谢光华通过淘宝卖出去了七八千块钱的芦笋,对于网上卖芦笋的利润,谢光华感到很满意,“比起卖给收购商,能多赚不少钱。但是,淘宝销量只占很少的比例,大部分还是得卖给收购商。”谢光华说。
农产品的季节性也给谢光华的淘宝网店运营带来了困难,由于芦笋一年只能卖80多天,之后只能让淘宝店一直“荒芜”。80多天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稳定客户,也会因此而慢慢流失。
网店至少能多赚些钱,微博叫卖滞销菜对于谢光华来说,效果更不明显。去年胡萝卜滞销时,通过农享网的帮助,谢光华村子的胡萝卜受到了全国的关注,滞销的胡萝卜总算是贱卖出去了。
但今年辣椒刚开始呈现出滞销势头的时候,谢光华就在微博上发布售卖信息,效果微乎其微。连续一年光投入不产出,没有经济来源的谢光华只好选择外出打工。
谢光华只会种地,不会其他技术。打工的这四十多天,他只身辗转于银川、北京,在窑厂、建筑工地出苦力。谢光华说:“外出打工后,我觉得我变成了‘挣钱机器’,平时没有精神文化生活,没有家庭生活,每天只有干活。”对于城市,谢光华说:“背井离乡打工,对于城市没有归属感,很陌生。”
由于天气渐冷,工地的活也越来越少,在北京做了31天建筑工人后,他带着3480元的工资回了家。他说:“临近过年了,我打算在家附近找找打工机会,至少多挣点钱过年。”对于明年的打算,谢光华有些无奈:“明年还得打工。”谢光华决定明年将其中十亩地种上小麦。“以前几乎不种小麦,但种小麦省心,我出去打工,种地交给家人就行了。”
眷恋土地的农民
谢光华不想离开农村,外出打工也是权宜之计。他说:“我明年出去打工,是为了以后能重新回家种地攒点钱。”他告诉笔者,他打算以后不只靠种菜营生了,种菜风险太大,“我打算搞养殖,养鸡或者养鸭什么的。”
被问及如果长期务农最缺什么的时候,谢光华回答道:“首先是缺资金,其次是现在没法自产自销。”他表示,正是销售渠道不畅才导致他的菜接二连三地卖不出去。
谢光华并没有放弃网店,他打算换一部智能手机:“我边打工边用手机淘宝做生意,家人在家里发货,两边都不耽误。”对于农产品季节性而造成的网店客户流失,谢光华打算通过网店与一些酒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稳定客户。但他表示:“现在仅仅是这么考虑过,实施起来还有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