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古塔倒映在千年大运河上,在古老而年轻的交融中,娓娓诉说着漕运的盛事与沧桑。在这片沃土秀水的京东大地通州,孕育丰盈了一种种千姿百态“通州蘑菇”,宛如“绿色健康使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中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8月27日至30日,通州将举办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届时,将有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代表,各国食用菌方面的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及管理人员,共计600多名代表来到通州,一睹食用菌风采。
活动期间,通州区食用菌产业园将正式成立;进行非政府性学术论坛,主要议题包括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与质量控制、产后加工与市场管理、营养与药用、菌种制作与栽培技术、菌根菌;组织与会代表观摩通州3处食用菌生产现场。
通州充满梦想之地。食用菌产业既是农业的重要品牌,也更是通州打造绿色、宜居“魅力水城”的重要生态资源。
近年来,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节奏,通州还着力打造了一批符合新城发展方向的文化商务休闲产业项目,为市民提供了绿色、生态、丰富的高品质生活。
目前,除食用菌产业休闲观光采摘外,通州着力打造了万亩大樱桃采摘、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滨河骑行大道、高尔夫球场、马术俱乐部,国内最大的爱犬乐园,北京唯一达国家A级标准的大型室外卡丁车场,京郊最大的薰衣草主题园,亚洲最大的青少年职业体验馆……等各种文化休闲产业项目,宛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热土上“遍地开花”。
不仅如此,通州还全力打造“国际活动之都”。今年以来,通州承办了皇家礼炮王者杯2012中国马球公开赛、2012年世界9球北京公开赛等一系列国际重要赛事,进一步提高承办国际赛事的能力,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仅是高端商务汇集的繁忙景象,还将为市民提供绿色、生态、丰富的高品质生活。
古运河畔,千年塔影相伴。北京城市副中心,恰逢千载良机。千年运河带给通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驻足运河源头,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漕运文化气息,让人仿佛在“时空穿梭”中感悟历史的变迁。如今,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时尚气息浓厚,品位高尚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京东大地崛起。
通州魅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 国际活动之都
区域特色
一直以来,通州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科学促进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使其成为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如今通州区食用菌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京郊食用菌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林下养菌、设施食用菌和工厂化食用菌三大食用菌生产类型。
可喜的是,目前林下养菌生产面积已达1万亩,这也是通州区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平原地区林菌生产模式。据了解,自2003年起,通州区为提高平原地区速生林地的经济效益,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平原地区林菌生产模式的研创和示范应用。经过近年来不懈探索,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生产技术模式。同时,林菌生产技术还推广应用于京郊大兴、房山、平谷等区县和河北、河南等省区。林下养菌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食用菌种植模式之一。
全国率先开发平原林下养菌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5万平方米,日产量80吨,占全市总产量的60%,居全市之首。众所周知,食用菌生产的技术瓶颈在于菌种的培养和生产,这也是多数菇农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通州区还组织协调成立以绿源永乐(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恒达兴业菌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区域性香菇、白灵菇菌种菌棒供应中心,确保了全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2年来,通州先后引进资金3.6亿元,新建了各类食用菌公司和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全区食用菌产业。如今,通州共引进和示范推广了白灵菇、金针菇、双孢菇等十几个食用菌品种,全区年产各类食用菌6万吨以上,产值7亿元。产品除供应北京市场外,部分还远销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北京六成食用菌产自通州
产业亮点
“产业园”汇聚9类21个食用菌品种
此次大会观摩的通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核心区位于永乐店镇孔庄村,总占地面积1500亩。新建了食用菌菌种育繁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场、中国食用菌品种展示场、中国食用菌设施生产模式展示场、北京林菌生产模式展示场和食用菌文化馆,主要展示中国式食用菌菌种生产模式、中国食用菌主要品种和配套栽培模式。
其中,食用菌菌种育繁场场区占地80亩,日产菌棒10万个,生产规模居全市前列。
食用菌品种展示场占地130亩。新建66栋钢架大棚,开展了9类21个品种的生产示范。
北京恒达兴菌业公司位于马驹桥镇大杜社村,占地面积100亩,主要展示国内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中国特有品种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流程。
该基地按国内领先标准,新建了2.8万平方米白灵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并建立了中国农科院食用菌菌种研发中心白灵菇分中心。
目前,新厂区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正式投产后,将成为国内设施设备最先进、生产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白灵菇生产企业,日产白灵菇达到8吨。
“恒达兴”日产白灵菇8吨全国最强
北京富勤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永乐店镇德后村,占地50亩。主要展示北京生产能力最大、现代化生产水平最高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该基地在原生产规模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实施了原料库、包装车间改扩建项目,同时更新了自动化扣盖机、装箱机等生产设备。日产金针菇能力达到25吨。
“富勤”日产金针菇25吨全市最强
通过举办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通州相继实施了10余个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推动全区食用菌生产量实现跨跃式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区林地食用菌生产面积从2010年的5000亩增加到目前的10000亩,棚室食用菌生产面积从2010年的500亩提高到目前的2000亩,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从2010年的4万平方米增加到6.8万平方米。
全区年产食用菌6万吨。其中,不受季节制约、可常年生产的工厂化食用菌日生产能力达到80吨,保障北京市“菜篮子”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全区食用菌畅销北京市场,部分产品还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发展成效
食用菌生产量实现跨跃式增长
通州在全市率先研发并示范应用了“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的棚室食用菌安全生产模式,并在全市率先引进应用了白灵菇液体菌种瓶栽生产技术。
引进驯化了双孢菇、杏鲍菇、长根菇、猪肚菇等9类21个优新品种,示范推广了地埋式、立式、架式等17项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引进应用了国内一流的“拌料—装瓶—打孔—灭菌—接菌—养菌—出菇”一体化生产设备和百级净化接菌工艺,促进了全区食用菌质量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研发引进应用多项食用菌技术
食用菌产业“量和质”的不断发展,也为通州发展以食用菌为主题的观光休闲农业开辟了新天地。
目前,通州正计划以永乐店产业发展产业园为平台,举办一年一度的“食用菌科技文化节”、建立“食用菌休闲体验农庄”、开设“通州食用菌旅游专线”等一系列项目,吸引城乡居民来通州,了解食用菌历史文化和科普知识、亲手种植食用菌、采摘食用菌、现场制做和品尝食用菌食品。
直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棚室食用菌、工厂化食用菌采用立体化生产模式,生产效益分别是种植蔬菜的5倍以上和20倍以上,预计今年全区食用菌产值可达7亿元。
全区共有1500多名农民在食用菌生产企业就业,年平均收入2.5万元左右,有3500多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食用菌高效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未来计划
下一步,通州将借助举办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东风,结合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以永乐店镇孔兴路、漷县镇觅西路、漷大路以及西集镇通香路沿线为基础的食用菌产业带,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政策扶持,确保产业稳定发展。实施菌棒补贴,鼓励农民转产;产业扶持,对已有一定带动能力的食用菌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政府定量补贴的方式,在菌种菌棒、技术培训方面予以扶持。
培育龙头,全力打造区域品牌。扩大企业规模,采取“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个体农户食用菌生产,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龙头企业扩规模、上水平;做好品种鉴定,加强食用菌生产管理,严把技术关,使产品品质符合国际标准,加大产品出口,树立产品形象,打造区域品牌。
鼓励创新,增强产业活力。支持引进创新型人才,鼓励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通州将在相关实际问题上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各食用菌生产单位开展优新品种研发、引进及技术推广,并为新品种研发提供小额资助,设立创新人才奖等奖项。
(吴亚西 刘海舒)
打造食用菌产业带完整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