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三元朱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乐义发现反季节蔬菜前景广阔,于是四处求学,最终试验成功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1989年底,首批反季节蔬菜上市。之后,王乐义带领十七个党员在全村普及新大棚技术。第二年,全村大棚便发展到181亩。全村家家户户几乎一下子都成了万元户。
三元朱村的奇迹引来各方关注。这时有人提出,这个蔬菜大棚技术不能“外传”。但王乐义认为,一个村富不算富,全国农民都富起来那才是富。因此,在他的带领下,全县当年就建起了5130个大棚,增收6000多万元。现在寿光的蔬菜面积达到80万亩,冬暖式大棚就有40万亩。
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也越来越多。从1990年到现在,三元朱村接待参观学习的多达90万人次。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小学文化的王乐义带领村民们不断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还引进了国内外300多个名优新品种。
在王乐义65岁的时候,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让他很振奋。他说,他要继续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让全国各地,尤其是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农民都能尽快致富。
详细内容
主持人 翟树杰:
山东寿光是全国文明的蔬菜大县。在寿光,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牌,广告牌上还有这么一位老人。那么这是什么人?怎么像明星一样,上广告牌了呢?不过,这个疑问对于寿光的菜农们来说,却根本不是问题。因为这位名叫王乐义的老人,作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引领他们走上了致富路,他就是菜农心中不折不扣的大明星。
解说: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省寿光市的菜农们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北到黑龙江,南到江苏,每天到这里买菜、运菜的络绎不绝。这几天,从寿光运往全国各地的菜每天就有1000吨。在采访中,寿光的菜农们说起今天的红火日子,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一个人。
菜农甲:
多亏了王乐义书记,没有他的带动、他的投入,我们老百姓发展不了这么快。
菜农乙:
这要感谢乐义,应该说最早的起点就是在孙集镇乐义蔬菜嘛,对不对?
解说:
被菜农念念不忘的王乐义是寿光市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65岁,寿光有几百个村,那么多菜农,为什么偏偏感谢他呢?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帮我们找到了答案。
徐振溪 中共山东省寿光市委书记:
在我们寿光市,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的蔬菜产业,之所以有这么响亮的蔬菜品牌。说到底,还是从王乐义试验成功冬暖式蔬菜大棚开始的。
解说:
蔬菜是寿光的标志和最响亮的品牌。它是怎么跟王乐义联系在一起的呢?这还要从20多年前说起。改革开放之初,三元朱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短短几年,王乐义就带领全村人迅速脱贫,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怎么才能让乡亲们致富,过上好日子呢?1988年春节,一位常年在外贩菜的亲戚带着几斤顶花带刺的鲜黄瓜来看王乐义,这让他一下开了窍,搞反季节蔬菜。
寿光当时的蔬菜大棚到冬天是要烧煤的,不仅成本高,而且不能生产黄瓜、辣椒、西红柿这样的精细菜,别人的黄瓜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当年春节刚过,王乐义就带着人四处学习取经,后来他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对旧式大棚进行了5项技术改革,终于实验成功了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几经磨难,1989年年底,这种不烧煤的大棚生产的黄瓜终于上市了,每公斤曾经卖到了20元。
徐少华 村民:
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到我棚里面买黄瓜的,买了一点点黄瓜,给了我200多块钱,这时我母亲一点这200多块钱。那么一点黄瓜就200多块钱,难道是金子吗这黄瓜是?
王乐义 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那个时间我们村里才176户人家,一下子搞了189亩大棚,和乡里乡亲干了一年,这个村银行存款128万。
解说:
从全村几乎没有存款,猛增到128万元,从来没出过万元户的村子,一下子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三元朱村发生了奇迹,引来县、市、省甚至中央的关注,他们希望王乐义能把这项技术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编辑 朱明